晴時多雲

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利用台灣強項跨域合作

2022/10/21 16:07

日月光(3711)執行長吳田玉赴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分享數十年來寶貴產業經驗。(日月光提供)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日月光(3711)執行長吳田玉今以「半導體產業回顧與未來展望」為題,赴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分享他數十年來的寶貴產業經驗,現場逾百名師生參與,座無虛席;吳田玉指出, 2021年台灣半導體總產值是全球第二,面對未來,區域政治會是新的挑戰也會是新學習,因應下一波的競爭與商機,應利用台灣的強項,帶動台灣各廠商跨領域合作。

吳田玉從電晶體的發明說起,帶領全場師生進入半導體歷史之旅,並以過去50年的數據闡述半導體每10年產量成長10倍,未來發展潛力無窮。

他進一步提到,半導體有兩個基本驅動力,就是規模與創新,經濟規模大,就可以有更高的產量及較低的成本;技術創新就可創造更高的價值,二者相輔相成。

吳田玉介紹封裝功能,從簡單的打線,導線架封裝一路演變到現在的系統級封裝、異質整合及今年業界陸續開發的小晶片(chiplet)。由於半導體技術不斷創新,晶片越來越小,封裝技術的複雜度與價值也不斷升級,以滿足客戶各種需求。

同時,吳田玉也認為,智慧工廠的建置使晶片可靠度越來越高,未來半導體的應用將可拓展到更多層面,包括人工智慧、萬物聯網、醫療保健,自動駕駛及航太防禦等。循序漸進的介紹讓師生們對封裝技術及應用面有進一步的了解。

他並表示,談到目前台灣半導體的態勢,台灣的基礎穩健,定位清楚,產業群聚效益高,在半導體製造及設計領域具有代表性及制高點,半導體從第一個IC的發明至今,65個精彩年頭,對人類經濟文明發展、生活方式及社會演化有著極巨大的影響。

吳田玉指出,過去40年,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貢獻及影響力逐漸提升,台灣的群聚效應及經濟規模為世人所稱道。未來科技發展勢必多元化及深入世界更多的領域,下一世代的商機及挑戰,會遠超過我們今天的視野,台灣未來的成功,存乎於今日的人才培育及思維格局。

吳田玉感謝政府正視半導體人才短缺問題,台灣的半導體學院陸續成立,加速培育半導體人才。他也希望透過今天的交流,使學生們對自己未來在半導體職涯發展的方向有更清楚的定位。

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院長黃義佑表示,吳執行長於百忙中親自準備演講資料,對產業科技人才培育的重視令人感佩,期許年輕學子透過大師講座站,在產業巨人的肩膀上看半導體產業發展,同時也要學習其敬業的精神努力精進自己的專業,未來才能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國家隊中學以致用並做出貢獻。

吳田玉於台大畢業後負笈美國,取得賓州大學機械力學碩士、博士學位後服務於IBM公司,先後在美國及歐洲擔任研發、生產製造主管和亞太區的行銷業務。2000年,加入日月光,擔任美洲區總經理。5年後,升任集團營運長。

吳田玉目前不僅是日月光投控營運長、日月光半導體總經理暨執行長及環電執行長。同時也是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董事會副主席、全球半導體聯盟(GSA)的執行董事。在學術成就方面,擁有12個專利和發表超過25篇文獻。其在半導體的卓越貢獻讓他在2015年獲得美國賓漢頓(Binghamton)大學理學博士榮譽學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