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消弭貧富差距 陳冲籲推「全民基本所得」

2020/02/25 14:38

陳冲認為,長期以來,臺灣存在經濟成長的果實,眾人無法雨露均霑的情況。未來AI等科技興起,將加劇底層勞工失業問題,因此近幾年來托賓(James Tobin)式的全民基本所得倡議又再浮現。(資料照)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2月22日,外媒報導,台灣移民第二代楊安澤(Andrew Yang)宣布退出美國總統民主黨初選。楊安澤2017年宣布參選,聲勢從「無名氏選總統」,一路過關斬將,支持率比眾多政壇老將還要高,主因是楊安澤提出的「每月千元紅利」全民基本收入(UBI)政見,深獲選民支持。前行政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也指出,瑞士近年來2次公投經驗中,支持普遍性基本所得(UBI)比例越來越高,顯見科技進步,整個社會薪資制度重新設計的環境已日漸成熟。

陳冲過去曾在公開論壇指出,面對AI等新興科技衝擊,加上零工經濟(Gig)的來臨,我們已進入第4次工業革命,全職工作漸漸消失,勞雇關係改變,政府、民間都應該積極思索重要法規轉型及制度建立。

陳冲指出,2016年瑞士公投否決提供全體公民每月2500瑞郎基本所得案,當時電視主播「無理取鬧」的評語,陳冲認為「有欠公允」;並指,將近半世紀前(1972年)前,麥高文代表民主黨競選總統,提出每人1000美元的人口津貼(demo grant),背後操刀者是經濟學泰斗Tobin,「顯然不是即興式的民粹之作。」

陳冲認為,長期以來,臺灣存有一種抱怨,即經濟成長但薪資卻停滯;換言之,經濟成長的果實,眾人無法雨露均霑。為著財富重分配的努力,解決特定階層可能的「貧窮陷阱」(poverty trap),特別是經濟快速成長時,整體GDP的成長與基層勞工收入間,出現嚴重缺口,尤其在「顛覆性科技」快速成長的年代,AI興起,許多底層,或不需複雜技能的工作已漸被機器人取代,民眾欲覓工作無門,托賓(James Tobin)式的全民基本所得倡議又再浮現。

陳冲引述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2018年的〈未來就業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2022年時,機器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將提高為整體的42%,屆時全球將有7500萬人面臨失業。高度自動化帶來的失業、經濟問題,貧窮、貧富差距、社福體系、教育落差、性別平等、官僚主義、少子女化等議題,導致越來越多人提倡全民基本所得。

為避免貧富差距擴大,促進社會和諧,陳冲認為,台灣應再思考本身的方向,有人主張提高基本工資,但陳冲認為,這種未作好基本功夫、經喊價而由企業買單的方式,終將影響就業機會,特別是在機器人/自助機器當紅的時代。

陳冲建議,政府或可思考建立普遍性(全民)基本所得(UBI, Universal Basic Income),以維持國民基本生活保障。藉著發放普遍性基本所得,政府可讓失業國民參與資源分配、享受自動化減少勞動需求的成果。整體而言,基本收入被認為是在機器取代人力後,能讓全體人民平均享受生產成果的最佳措施。或採用EITC(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勤勞所得租稅減免,俗稱「負所得稅」),對收入較低的的受薪家庭言,也有掙脫貧窮陷阱的機會,並實現全民共享經濟成長果實的目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