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輝達和Palantir Technologies已成為人工智慧(AI)領域最知名的兩個品牌。輝達為AI革命的基礎設施層提供動力,而Palantir則主導資料整合和分析的軟體面向。然而,隨著投資人展望未來,一家公司可能會慢慢超越他們,那就是台積電。
Motley Fool報告稱,雖然Palantir和輝回答建立了卓越的業務,但未來五年可能是一個轉捩點,台積電的戰略地位和規模優勢將推動其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
Palantir實踐AI驅動的決策智慧願景吸引了許多投資者。 Foundry、Gotham和Apollo平台使企業能夠分析海量資料集並自動化複雜的工作流程。然而,AI軟體領域正日益加劇。 Salesforce、ServiceNow、Snowflake和Databricks等企業聚會正在將生成式AI直接嵌入其生態系統,提供類似的功能以及更廣泛的整合。
同時,開源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興起正在降低高等教育的准入水平。企業不再需要完全依賴母校來建置和部署人工智慧應用計畫。此外,軟體的經濟性與硬體不同:雖然軟體可以提高效率地擴展,但隨著時間的壓縮定價和合約價值,激烈的競爭往往會發生。
因此,人工智慧軟體市場可能會持續穩定成長,但可能不會像半導體那樣快速成長,因為半導體的物理產能和製造專業知識仍然匱乏。
輝達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毋庸置疑。其GPU仍是桌面訓練和推理領域的黃金標準,而其本土的CUDA軟體生態系統則提供了強大的競爭優勢。這些優勢推動輝達達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逐漸超越了蘋果和微軟。
隨著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成熟,支出可能會從大規模建設轉向效率和最佳化,傾向於漸進式成長而不是大規模新部署。輝達的資料中心收入和自由餘額以絕對的速度擴張,但這種規模的難以維持。
競爭也日趨激烈。超週邊推出的MI400系列設備贏得了許多客戶的青睞,而亞馬遜、Alphabet、微軟和Meta Platforms等超大規模裝甲廠商則正在開發針對自身工作負載的客製化晶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替代方案即將逐漸減少產業對輝達GPU的依賴,進而為AI硬體領域帶來更多平衡,或許也會帶來更多加速波動。
報告指出,台積電為何可能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人工智能股票,輝達負責設計驅動人工智能的晶片,而台積電則負責製造,這一區別至關重要。
台積電控制全球90%的先進處理器市場,生產當今最先進的要素。輝達、超微、蘋果和特斯拉等主要的人工智慧廠商都依賴台積電無與倫比的精確度和製造專業知識。
台積電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在全球人工智能供應鏈中始終關注核心地位。該公司正在美國、日本和德國建立新的製造工廠,擴大其業務版圖,減少對台灣的依賴,同時更緊密地與西方產業保持一致。這種地理信任政策不僅降低了地緣政治風險,也增強了台積電對全球經濟的戰略重要性。
即使英特爾努力建立其代工競爭力,要追趕台積電的規模、效率和客戶信任度也需要數年時間。大型客戶不太可能快速遷移,因為更換代工合作夥伴會帶來巨大的設計、成本和風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