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位難取代!日媒揭半導體關鍵5國中,日本入榜超意外。(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經濟被武器化的今天,半導體的生產能力至關重要,因為它決定了1個國家的實力,而在該領域發揮關鍵作用的5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韓國、荷蘭與日本,然5國中,最讓人驚訝的是日本,雖然它在1980年曾一度佔據全球主導地位,但此後陷入長期低迷,不過,日專家點出,日本在半導體製造設備市場佔有壓倒性地位,尤其是在將光阻膜塗覆到矽晶片上的沉積設備方面,如今在美中衝突升溫之際,從經濟安全角度來看,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復興至關重要。
《每日新潮》報導,東京大學教授同時也是「地緣經濟學」領域的權威專家鈴木一人表示,從經濟安全的角度看待半導體,首先重要的一點是,它是1個全球分工完善的產業,半導體的供應鏈很長,涵蓋了研究、設計、製造(前段工序和後段工序)、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生產、材料供應等各個領域。而且,由於半導體本身體積小、重量輕,因此需要透過空運運送到各個工序,並在最佳地點進行生產,然而,這種最佳生產地點的地理集中現在正成為1種風險。
日本在半導體製造設備市場佔有壓倒性地位,尤其是在將光阻膜塗覆到矽晶片上的沉積設備方面,另日本在分析半導體品質的檢測設備方面,以及光阻等與半導體製造相關的各種材料方面也擁有顯著優勢。
日美半導體協議簽署後,美國公司在全球市場的市佔不斷擴大,而台灣公司則開始將半導體製造外包給台灣公司,成為所謂的無晶圓廠公司,維持自己的製造基地。無晶圓廠公司負責半導體的開發設計,提供最終產品,但將製造外包給台積電等公司。
輝達(NVIDIA)和蘋果(Apple)等公司向市場供應自己的半導體,但這些半導體是在台灣和其他地方生產的。
台灣擁有大量專門從事合約製造的代工廠,最初,台灣擁有許多中小企業,從事OEM(原始設備製造商)合約製造,例如,收購了日本夏普的鴻海是1家承包生產蘋果 iPhone 的公司,雖然該公司是台灣公司,但其產品在中國和印度的工廠生產。因此,台灣擁有各種各樣的合約製造公司,其中之一就是半導體合約製造。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正是從這種代工傳統中萌生了晶圓代工商業模式,並透過實踐,推動了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從以IDM為中心的垂直整合,轉向以全球分工為基礎的水平分工。
自日美半導體協議簽署以來,韓國迅速擴張了其在記憶體領域的影響力,而此前該領域一直由日本主導。如今,不僅三星電子已成為全球領先的記憶體半導體製造商,SK海力士也日益崛起,據報道其佔據了全球記憶體半導體市場21%的市佔。然而,韓國企業主要以IDM為主,在這方面,它們未能適應過去日本的水平分工模式。三星電子雖然已進軍晶圓代工業務,但並未完全成功,韓國半導體產業似乎正處於十字路口。
荷蘭在半導體製造設備生產領域佔據壓倒性地位,尤其是用於蝕刻的曝光設備,而曝光設備對決定半導體性能至關重要。 艾司摩爾(ASML)在生產深紫外線(DUV)曝光設備和極紫外線(EUV)曝光設備,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如果沒有該公司生產的曝光設備,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就無法進行。
既然技術優勢已經確立,維持這一優勢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與中國的關係中。中國長期以來奉行追趕策略,進口西方產品,尤其是半導體製造設備和材料,以量產半導體成品。同時,美國的目標是像過去一樣保持與中國的技術差距,也就是說,以某種方式允許中國繼續無法生產先進的半導體,而西方國家則繼續發展,從而保持其優勢。這就是美國當前半導體出口限制背後的邏輯。雖然美國能夠獨自實施出口限制固然理想,但現實情況是,這並非易事。
美國的半導體出口限制適用於使用美國智慧財產權生產的產品,但日本和荷蘭擁有一些原則上無需使用美國智慧財產權即可生產的產品,這使得美國無法控制。
因此,美國正敦促日本和荷蘭政府聯手實施出口限制,其目標是讓美國保持對中國的軍事優勢,然而,中美半導體衝突已不再只是安全問題,而正在演變為一場爭奪技術霸權的競賽,不斷升級的中美衝突,日本半導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