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特爾(Intel)財務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坦言,目前選擇使用英特爾即將推出的製程技術的外部客戶數量仍不多,有些客戶甚至在拿到測試晶片後選擇退出,預計生產的處理器數量「並不顯著」。
《路透》指出,辛斯納表示,目前以英特爾新的製程技術為外部客戶生產的晶片「承諾訂單量」仍很有限。
總部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 (Santa Clara) 的英特爾,正致力於成為晶片代工廠,但其最新的18A與14A製程技術進展不順。
但英特爾上個月曾表示,已有數位客戶計劃使用該新製程製作測試晶片。辛斯納表示:「我們有拿到一些測試晶片的訂單,但也有一些客戶會在測試後退出,所以目前的承諾量確實不高。」
而今年3月1篇報導指出,人工智慧(AI)晶片領導廠商輝達(NVIDIA),以及客製化晶片製造商博通 (Broadcom),正與英特爾進行製造測試。
辛斯納稱,英特爾的晶圓代工部門預計將於2027年實現損益兩平,屆時需要靠外部客戶貢獻約10億至50億美元(約新台幣303億元至1517億元)的營收,才能達到這項目標。
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今年第1季(截至3月)營收為47億美元(約新台幣1426億元)、年增7%。但其中大部分收入仍來自英特爾為自家產品生產的晶片。
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肩負扭轉英特爾多年來失誤的重任,他保留了英特爾自行生產晶片並同時替他人代工的策略。
辛斯納對此也表示:「可以說,陳立武目前並未考慮做出大幅改變。」目前為止,陳立武已簡化公司架構,並將策略重點放在聚焦核心業務,包括拆分部分非核心資產,例如Altera的股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