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第一季理監事會議紀錄曝光,數位理事針對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及其影響表達看法,有位理事指出,台灣經濟未來面臨的外部風險大於內部風險,外部風險主要來自於川普總統政策的不確定性。
有一位理事更直言,當前不確定性因素,似乎朝壞的方向發展。例 如,美國通膨上漲的機率可能高於下跌的機率,景氣弱化的機率 亦可能大於改善的機率;至於國內方面,公共事業費率調漲,加 上近年來薪資每年調漲,推升企業經營成本,為影響國內通膨走 勢的主要不確定性因素。
有理事指出,台灣當前主要風險來自國際局勢變化與川普2.0政策不確定性,包括美國可能調升關稅與國際原物料價格走揚,恐推升國內輸入型通膨。另外,還須留意中國經濟疲弱、房市泡沫與地方債問題。
另外理事認為,台灣今年CPI年增率為 2%左右, 核心 CPI 年增率亦低於上年,通膨仍屬可控。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已逐漸顯現,另受限不動產貸款利率已大幅上升且具差異化。考量房地產市場正面臨修正,央行採取預先防範措施,如信用風險壓力測試,以期房地產市場能夠軟著陸而非硬著陸。
一位理事指出,今年以來台灣整體通膨呈緩步下滑趨勢,但尚有其他不確定性因素,包括碳費已開徵,公用事業費率可能調漲, 今年CPI 年增率仍可能高於 2%。
該理事說,這些供給面因素可能導致民眾通 膨預期上升,惟即使本行以升息因應,該因素並不會因為貨幣政策調整而停止。同時考量國內勞動市場穩定,經濟表現良好,加以川普政策可預測性太低,此時貨幣政策應保守為宜,故支持政策利率維持不變。
理事會普遍認同,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已見成效,在遏止炒房、降低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及協助房市降溫方面發揮作用。數位理事表示,當前房貸利率已呈差異化,且上升趨勢對市場具有降溫效果,因此認為現階段不宜調整相關管制。
針對房市風險,有理事強調台灣長期低利與資金充沛導致房價居高不下,且當通膨升高時,實質利率轉為負值,加重市場不均衡現象。他提醒,應持續觀察外食費與房租上漲壓力對民眾通膨預期的影響。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