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今天舉行「川普關稅風暴 智庫視角 X 政策對應」研討會。(記者徐子苓攝)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去年台灣對美貿易順差高達700多億美元,成為美國第6大逆差來源,被認為是川普盯上台灣的原因,台灣政府已和美國展開談判。中經院建議,談判策略應以降低貿易順差、協助美國製造業復興為主軸,爭取對企業更有利的商業條件。
中經院今天舉行「川普關稅風暴 智庫視角 X 政策對應」研討會,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是講者之一,分析對等關稅下的台美談判策略。
楊書菲強調,台灣對美談判中,若能爭取到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公平待遇,對台灣來說就是贏,不要對「豁免」心存幻想;並以降低貿易順差、協助美國製造業復興為主軸,爭取對企業更有利的商業條件。
至於要如何降低貿易順差?她從一段「消失的貿易」解析。
中經院從貿易統計中發現,2024年台灣統計的輸美金額中,前2大產品:顯示卡、伺服器,分別有318億美元(順差317億)、159億美元(順差155億),但若從美國統計的進口金額來看,自台灣進口的顯示卡、伺服器分別有66億美元(逆差60億)、159億美元(逆差154億)。
也就是說,對照台灣和美國的統計,伺服器的貿易金額能夠互相對應,但顯示卡的金額卻有252億美元「消失」了,這一大筆錢去了哪裡?她解釋,顯示卡是伺服器的關鍵零組件,進一步觀察美國伺服器進口統計,2024年自墨西哥進口伺服器約416億美元、為最大來源,推測台灣顯示卡在墨西哥組裝為伺服器,再運送到美國。
然而,2024年台灣出口到墨西哥的金額統計中,顯示卡只有22億美元。楊書菲推測,目前台灣伺服器供應有2種模式,第一是伺服器整機直接從台灣出口,也就是上述的159億美元,第二是顯示卡出口到美國「對外貿易區(FTZ)」,屬境內關外,貿易金額不會顯示在美國貿易統計中,從FTZ送至墨西哥加工組裝成伺服器,成為墨西哥製造的產品,再銷售到美國境內。
中經院從這種貿易模式發想,如果台灣希望降低對美貿易順差、爭取更好的談判條件,應該多多利用美國的FTZ。
楊書菲建議,台灣政府可以輸出科學園區的建設經驗,協助美國外貿區的基礎建設,甚至進一步打造成台商外貿專區。對美國來說,能夠幫助創造國內就業、促進美國製造、降低貿易逆差,符合川普的目的;而對台灣來說,零組件仍可從台灣出貨,卻不會增加對美貿易順差,還有利於台美供應鏈整合。
根據中經院資料,美國目前約有300個FTZ,是美國「境內關外」的特定區域,企業可以在這些區域內進口、製造、分銷,而不需要立刻繳納進口關稅或受限於其他貿易規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