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2日祭出對等關稅,對台灣的稅率為32%,但隨後宣布,原訂9日生效的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路透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本月2日祭出對等關稅,對台灣的稅率為32%,但隨後他宣布,原訂9日生效的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在此期間僅實施10%的關稅。美學者分析,儘管台灣願與美國達成協議,但談判仍面臨4大挑戰,包括不清楚川普對每個國家的具體要求為何、能否在90天內達成協議,以及無法避免232條款相關關稅等。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國際經濟專家、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非常駐資深研究員華特斯(Riley Walters),以「台灣面臨艱難的貿易談判」為題分析,台北在與華府貿易談判過程中面臨的4大挑戰。
他在文章中先指出,貿易對台灣來說非常重要,與美國的貿易對台灣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美國是台灣出口的最大單一目的地之一。
華特斯點出,這項政策為全球市場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自4月2日以來,全球市場已損失數兆美元,台灣股市也同樣無可避免。
根據本報報導,政院人士指出,台灣經貿談判團隊與美國相關官員已於11日進行視訊會議,雙方的對話已經順利啟動,進行建設性對話,針對台美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包括出口管制在內等其他多項經貿議題交換意見。雙方也都有表達期待在近期內就前述議題進行後續協商,行政團隊會適時向民眾報告。
華特斯在文章中分析,台灣面臨的第1個挑戰是,沒人真正知道川普對每個國家的具體要求為何。
文章點出1個合理的假設是,川普不只希望減少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可能還希望達到貿易順差。在這點上,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期投書內容是往正確方向邁進。
日前賴清德投書彭博社,闡明台灣對台美貿易的戰略思考,以及未來將透過對話努力排除雙方貿易障礙、增加台美投資,並將關稅化解為零。
第2項挑戰,是能否在90天內談成協議,儘管川普有可能延長90天的期限,但這不一定會發生,目前也不清楚談判會持續多久。
日本、韓國領導人可以直接和川普通話討論,但對於無法直接聯繫川普的賴清德來說,他必須倚賴團隊所談的協議能讓川普滿意。
第3項挑戰是「目前無法確定任何協議的條款會是什麼」,賴清德會希望確保美方不會在6個月或12個月後重新施加關稅,但川普不太可能做出這樣的承諾。
華特斯分析,未來值得關注的是,美台任何新協議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之間的比較,這項倡議基本上是朝向美台雙邊貿易協定緩慢推進的過程。
最後1項、可能對台灣也是最大的挑戰,在於國安(232條款)相關的關稅。川普日前援引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以國安為由,針對汽車及汽車零件加徵關稅25%。
文章指出,這項232條款公告適用的關稅稅號清單範圍包括編碼為HS8471的產品,包括電腦及資料處理器等產品。
根據美國政府數據,去(2024)年美國從台灣進口的HS8471產品價值約260億美元(約新台幣8454億元),佔美國自台灣進口總額的22%。川普政府也揚言課徵半導體關稅。
華特斯觀察,232條款相關關稅是獨立於10%的對等關稅,代表即使台灣成功和美國談判讓「對等關稅」維持在10%,非原先的32%,但在232條款相關的25%關稅上可能還是沒有談判空間。
華特斯認為,美台貿易談判將會非常困難,不只因為華府與台北在外交上的溝通限制,更因為川普政府施加關稅的本質。接下來半導體產品也可能面臨新關稅,不僅會導致台灣出口商成本大幅增加,也會影響仰賴台灣資訊科技製造的美國消費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