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碳關稅〉全球碳關稅陸續上路 影響台對歐出口3%到5%

2021/08/22 05:30

歐美碳關稅比較

記者黃佩君/專題報導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歐盟開出第一槍,7月預告碳關稅機制,預計2023年起試行。美國拜登政府也積極研擬減少碳排放的構想,將在2030年減少至少5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經濟部表示,台灣主要受衝擊產業為鋼鐵、水泥、紡織等高耗能產業,不包括晶圓,涵蓋台灣對歐洲出口約3%到5%。不過,若進口商可提出證明,在出口國已支付過碳稅,且沒有出口退稅,就能夠獲得抵減。

不包括晶圓 鋼鐵、水泥受衝擊

歐盟執委會今年7月14日提出2030年減碳「55%法案」(Fit for 55 Package),8項修法中,包括俗稱為碳關稅的CBAM草案,課稅項目包括水泥、肥料、鋼鐵、鋁等高碳排產品,適用多數歐盟以外地區。

經濟部表示,CBAM將在2023年實施,前3年為過渡期,進口商僅需申報碳排,不用支付費用;但自2026年起,進口商就必須要向歐盟購買「CBAM憑證」,並繳交進口產品碳排放量費用,而CBAM憑證價格的計算方式是浮動的,即依歐盟排放交易每週碳權拍賣的平均收盤價格計算。不過,經濟部表示,CBAM草案中包含減免規則,若進口商可提出證明,在出口國已經支付過一次碳稅,而且沒有享有出口退稅,就能夠獲得抵減。

課徵碳費或碳稅 財政部:綜合評估

對此,財政部表示,因應歐盟碳稅將於2023年上路,環保署擬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研擬課徵碳費;但相關部會與產業界溝通時,業界出現「應課徵碳稅而非碳費」的聲音;由於此議題須跨部會討論,財政部將配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的整體規劃,進行綜合評估。

除了率先制定碳費等制度因應外,經濟部能源局也表示,目前以綠能減碳是趨勢,台灣在2025年前將有20%綠能,並有部分流入民間市場,使用綠能的廠商,未來碳稅壓力就會減少許多。

目前台灣排碳產業多數為大型企業,包括不少國營事業,台電、中油等都在前5名。因此,經濟部針對國營事業,在2025年前已編列千億減碳、減空污預算,且每年均有計畫輔導企業減碳,希望從根本減少廠商面臨新制度的壓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