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南韓AI人才跑光了!韓媒大讚台灣「留才鐵三角」 扭轉外流趨勢

2025/11/06 10:58

韓媒指出,台灣過去也有人才外流危機,但近年透過政府、學界與企業這三方的緊密合作,成功扭轉了這個趨勢。(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南韓總統李在明週二(4日)宣示,明年預算將編列10兆韓元在人工智慧(AI)上,目標是躋身全球前3大AI強國之列。然而韓媒點出憂慮點,指出南韓AI人才不斷外流,並大讚台灣過去也有人才外流危機,但近年透過政府、學界與企業這三方的緊密合作,成功扭轉了這個趨勢。

韓媒《朝鮮日報》報導,南韓的AI人才淨流入率為每萬人負0.36人,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8個會員國中排名第35位。業界人士感嘆:「我們有車,卻沒有司機;有槍,卻沒有子彈。」《朝鮮日報》因此分析了台灣的經驗,指出台灣過去同樣面臨人才外流,但近年透過政府、學界與企業間的緊密合作,成功扭轉了趨勢。

《朝鮮日報》的採訪團隊日前造訪台灣,訪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技術服務中心時,發現雖然室外氣溫超過30度,但伺服器機房內卻涼爽宜人,因為這裡配有專門為160台伺服器散熱的冷卻系統。相比之下,首爾大學工學院卻因預算不足,尚未設置類似的設施。

而該中心有一座高效能運算(HPC)平台,內含40顆GPU,算力達1.7 PFLOPS(每秒千兆次浮點運算),透過HPC,該校得以自主開發大型語言模型(LLM),這樣的基礎設施在亞洲的大學中極為罕見。陽明交大資工系副教授謝秉鈞稱:「以往我們實驗室的GPU效能有限,功率不足,導致研究主題選擇受到極大限制。有了HPC後,我們終於能啟動多項延宕已久的研究計畫。」陽明交通大學的AI研究基礎設施正持續擴張,透過校友捐資回饋,預計於2027年前在台南校區建造2棟AI研究大樓。校方表示:「校友企業家向學校捐贈的傳統由來已久。此次計劃不僅在於建造大樓,更是透過學習與實務並重的產學合作,讓企業專家和教授開展聯合研究、培養人才。」

報導也提到,台灣政府也積極擴充AI基礎設施。代表性案例是由國科會轄下的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所建造的超級電腦「晶創25」,該系統於去年6月啟用,配備37台NVIDIA AI伺服器(H100與H200)及296顆GPU,企業與大學只要通過公開徵選即可使用。同時期,輝達也在台灣建置另一座超級電腦「Taipei-1」,開放給學術與產業界使用。

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簡仁宗指出:「政府、學界與產業3股力量正穩固地構築出讓台灣科研人員能長期投入AI研究的基礎。」台灣學界認為,這樣的研究基礎設施將有助於吸引全球人才。謝秉鈞說:「美國大學常以『加入我們,就能專用多少顆GPU』這樣的條件吸引教授。GPU的多寡將成為吸引研究人員的關鍵競爭力。」

豐富的產學合作機會也正吸引台灣人才回流。包括輝達、AMD、台積電與聯發科等大型半導體企業,都在校園內設有研究中心並積極進行聯合研究。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指出:「新竹科學園區有65%的CEO都是本校校友,這使得我們的產學合作格外緊密。」

各大學也正努力營造有利於自由研究的環境。例如陽明交通大學為新進研究人員提供「啟動資金」(startup funds),獨立於薪資之外,用於他們建立實驗室,減少行政與教學負擔。特別是新聘教授,行政與授課責任明顯減輕,使他們能專心籌組研究團隊、申請外部研究經費,並建立產業或國際研究合作網絡。

現年23歲的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碩士生Lin Xinye說:「研究環境明顯改善,產學合作機會也更多,這使得在台灣企業找到工作或成為大學教授的機會越來越多,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留在台灣,而不是出國深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