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週四(9日)宣布,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Chandler)的先進芯片製造廠Fab 52,已開始生產其最先進的18A製程工藝晶片。外媒點出,這2座耗資320億美元打造的先進晶圓廠,是英特爾的重大賭注,目標是要向對英特爾能力持懷疑態度的大型科技客戶證明,英特爾的最新製程已足以與台積電(TSMC)競爭,同時也要證明「美國仍有能力進行最先進的晶片製造」。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英特爾代工業務資深副總裁歐巴克利(Kevin O’Buckley)自信地說:「這是目前地球上唯一投入量產的最先進半導體技術。」不過他也補充說:「但我們深知,要重新贏得客戶的信任,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英特爾高調的宣示,將接受潛在客戶的嚴格檢驗,包括輝達(Nvidia)、蘋果(Apple)與高通(Qualcomm)等大廠,它們必須確定是否願意把未來晶片生產託付給英特爾。
創意策略(Creative Strategies)執行長暨首席分析師巴賈林(Ben Bajarin)指出:「我認為評估期大約需要6到8個月。」若英特爾沒有能夠獲得市場認可,可能將對英特爾這場數百億美元的賭注,造成致命打擊,讓公司再度陷入危機。
英特爾承受著巨大壓力。川普政府最近取得公司10%的股權,明確表示要減少美國對海外脆弱科技供應鏈的依賴。
英特爾的財務風險規模之大也難以估量。位於錢德勒的廠區建設,完工成本將超過英特爾2024年營收的一半以上。而過去近2年,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每季虧損達數十億美元,營收下滑,但成效有限。
根據Gartner研究,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在2024年達1380億美元,並隨AI晶片需求激增持續擴張。不過目前台積電為輝達、蘋果、Google、高通及博通等公司生產超過全球9成的先進晶片。
在英特爾前任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任內,英特爾沒能成功吸引這些客戶,也錯失研發能與輝達AI晶片匹敵的產品機會。最終季辛格在去年遭董事會撤換。
部分分析師原以為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會把陷入困境的代工業務給賣掉,但此舉受到川普政府的阻止。美方憂心過多關鍵晶片產能集中於台灣,這裡距離中國過近,地緣風險過高。
美國政府今年8月將原本規劃的數十億美元製造補助轉為股權,取得英特爾10%股份。隨後輝達與軟銀也入股,使英特爾股價於過去一個月內上漲約52%。科技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副主席哈欽森(Dan Hutcheson)坦言:「美國入股讓英特爾從『大到救不了』變成『大到不能倒』。」
陳立武在控制資本支出的同時,也必須展現英特爾具備與台積電抗衡的實力,潛在客戶正密切關注Fab 52的最新進展。Fab 52將開始量產2款英特爾自研產品:個人電腦用「Panther Lake」晶片與伺服器用「Clearwater Forest」晶片。哈欽森指出,英特爾讓自家晶片回歸內部生產「有很大幫助」,代表公司押注「2到3年後英特爾代工業務仍將存在」。
英特爾客戶運算事業群資深副總裁強森(Jim Johnson)表示,先前的良率問題已經解決,明年初正式推出這2款新晶片後,將「改變外界對英特爾的看法」。
英特爾工程經理史密斯(Jason Smith)表示,公司為展示18A製程而在亞利桑那自製晶片的巨額投資,現在必須轉化為下一代14A技術的客戶訂單。該製程預計在2028年投入量產。英特爾已警告,若14A無法獲得足夠客戶支持,將被迫放棄開發。
Fab 52的驗證期所剩不多。巴賈林指出:「如果這批晶片表現出色,那就意味著市場應該開始認真看待英特爾代工業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