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看好電子創新4領域爆發力 聚達總座:台灣重要性與日俱增

2025/06/30 12:39

聚達創投創辦人林宇輝(右起)、總經理喬國筌今天出席成立10週年論壇。(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聚達創投(MESH)今日舉行成立10週年論壇,總經理喬國筌指出,電子創新正橫跨AI、太空、空間運算與機器人等四大關鍵領域,加上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與資料中心能源瓶頸浮現,台灣供應鏈與深科技投資平台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電子創新的價值,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是否能成功放大與落地。」

喬國筌指出,AI資料中心產業正進入爆炸性成長階段,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兆元),相關基礎建設總投資金額更將超過5.2兆美元;由於AI運算耗能極高,預期電力需求將增長至少165%,「如何提升AI晶片效率、優化電源供應與儲存,是未來數據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也將牽動供應鏈與晶片架構的創新方向。」

他進一步表示,公司也看好太空產業的加速成長,市場預估,2030年全球衛星數預計達5萬顆,是目前的四倍以上,市值將上看8000億至1兆美元(約新台幣23.3兆至29兆元),「低軌衛星的需求不再只是商業,還牽涉到各國國防與通訊自主性,太空科技的國安意涵愈來愈重,發射成本的快速下降也讓新創與中小企業有機會參與。」

針對空間運算,喬國筌表示,儘管過去AR(擴增實境)與VR(虛擬實境)曾引發關注,但因缺乏殺手級應用,整體成長受限;然而AI眼鏡的出現可能成為突破轉折,「AI眼鏡不依賴開發者社群,也不需等待龐大的內容生態,它本身就能處理大量工作,讓空間運算更具實用性,並可能帶動AR眼鏡與感測、光學模組的升級需求。」

喬國筌同時點出機器人產業潛力,2030年市場可望達到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5.83兆元),包含產線自動化、服務型與人形機器人,均因AI能力提升而邁入實用階段,「機器人不再只是硬體工程的延伸,而是AI落地應用的載體,需求將從製造業向醫療、物流、教育等領域擴展。」

在技術細節上,喬國筌特別強調運算與電源是公司觀察投資的兩大核心主題。包括新型運算架構(如dataflow、RISC-V、量子運算)、小晶片(chiplet)與先進封裝的協同設計、記憶體與運算間通訊效率、以及從電網到伺服器內部晶片間的能源傳遞與儲能密度,「未來的晶片設計,不再只是做得快,而是做得穩、做得省」。

對於創投角色,喬國筌說,「電子是跨產業的驅動力,一個技術若能讓晶片效能提升15%,就能影響手機、自駕車、資料中心,甚至整個AI產業的成本與效率」,但也坦言,僅有好技術與好團隊不代表成功,新創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我們希望讓好的技術可以更快被看見、被懂得、被支持,也被真正使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