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百里次子林宇輝深入創投產業,目標助力台灣供應鏈放大國際影響力。(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聚達創投(MESH)今日舉行成立10週年論壇,創辦人林宇輝宣布,今年透過共投(Syndicate)模式的資金規模可望突破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4.5億元),強調公司已建立涵蓋新創企業、台灣供應鏈、投資人與平台自身的「四贏」合作架構,透過策略基金與共投機制的雙軌運作,持續為全球電子創新產業創造深層連結。
林宇輝指出,MESH的共投模式成立首年即投入5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4億元)進行4類項目投資,其中估值成長最慢的目前也超過4成,顯示「看得到、看得懂、投得到、投後管」的4階段價值鏈能有效降低風險、放大報酬。「我們不是選最早期、資訊最稀缺的投資案,也不是只追求後期的大公司。我們要做的,是深科技創投的『最困難那一段』,讓創新能真的走進台灣供應鏈,創造實質價值。」
聚達創投目前累積投資金額超過1.5億美元(約新台幣43.2億元),林宇輝強調,對於頂尖科技新創而言,資金往往不是最缺的,真正稀缺的是產品能否快速量產、成本能否優化、能否找到合適的合作窗口與工程資源。「這正是MESH十年來深耕的領域,因為我們相信,比起給錢,幫新創『對接對的人』更重要。」
聚達以Syndicate(共投)為基礎,採「案案共投」模式,結合國內外家族辦公室與產業法人,透過平台篩選與協作,降低傳統創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林宇輝指出,平台不僅將新創案源帶入視野,更透過台灣供應鏈資源對接與技術評估機制,讓投資人更理解潛在價值。「一個案子值不值得投,工程師比財報更早知道,我們就是這道橋。」
除共投模式之外,聚達也正式啟動策略性基金機制,專為台灣電子業量身打造,從企業的中長期技術路線圖出發,尋找合適的新創夥伴。「讓台灣科技業看見新技術、摸到未來3至5年的創新趨勢,提早佈局關鍵能量」,林宇輝表示,基金機制將與目標企業事業部門深度綁定,建立策略性合作關係,後續表現突出的案源,則會再交由共投機制進一步擴大投資,「形成前期理解+後期放大的閉環模型」。
林宇輝坦言,聚達創投過去十年始終專注於電子產業創新,即便當年市場熱捧APP與電商,公司仍堅持深耕硬體與供應鏈領域,並累積出跨國網絡與信任資源。「這是一個四贏的生態系,新創接觸到技術與客戶、供應鏈導入新產品與市場、投資人看懂並參與成長、我們則成為整合這四方的加速器」,未來將持續深化策略投資與共投機制,擴大產業對話的範圍,也讓台灣在全球創新鏈中扮演更主動的角色。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