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總統財經政見的落實

2024/02/26 05:30

台灣與全球經濟成長率

■魏錫賓

總統大選的紛擾落幕,競選過程中候選人政見的天馬行空,以及彼此對抗加碼的空間已經過去;民進黨繼續執政,可是新總統有自己的想法,財經政策的方向與內容,都會有所調整。政治翻到新的一章,大眾也將開始聚焦於當選人政見的落實推動。

經濟狀況被認為是影響總統大選的重要因素,相關的研究一直推陳出新,若選舉年的經濟表現較好,將有利於現任總統的假設,獲得甚多的支持;不過,有研究也指出,經濟表現的好壞,在於選民主觀的感受,不一定被客觀數據左右。

主計總處概估2023年經濟成長率雖僅1.40%,可是股市在此次選前處於高點,多少有利於執政黨說服選民;2020年疫情之後,遠距工作的加速,為電子業帶來一次意外的成長,隨後的AI狂潮,也已先墊高相關企業的股價,充分顯露台灣的已具備的科技優勢。

在原來執政的優勢下,最早投入總統大選的賴清德,也是最能從容提出政見的候選人,他從執政黨政策中再聚焦於五大信賴產業,並在不同場合提及各種產業的發展,即使可能有些選舉語言,但在選後,句句都將成為選民的期待。

政府的資源有限,每種產業都想發展,卻勢必要有重心,而不同產業與廠商的需求,也不相同。本身資金充沛的金融業,需要的是政策開放、台積電(2330)可能最要有充足的水電、土地、人力,而弱勢產業或許有賴補助才有能力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政見要成為政策,再到策略、方法、措施至執行,經過許多層級,多的是打折扣的機會,細緻地執行能力,才能面面俱到;未來受檢驗的不會只有執行的百分比,而是大眾的實質感受。

總統無法左右景氣循環,但總統一聲令下,還是會使政府資源轉向,謹慎思考產業資源配置外,揚棄競選階段候選人自傲的還錢思維,啟動大建設能量,使上位建設加速執行,更有利於奠定未來的發展基礎。

最近民選的三位總統任內,均曾遇全球性危機。陳水扁有網路泡沫、馬英九時金融海嘯,而蔡英文則碰到尚未消聲匿跡的新冠病毒;前二次陷於衰退後立即反彈,最近一次則在科技產業帶動下,仍維持成長,幾乎獨步於世界主要國家,充分顯示經濟韌性。不過,過去長期領先全球平均值的台灣經濟成長率,在2008年之後時遇挫敗,顯示隨著景氣循環、產業競爭的劇變,或不知何時會出現的危機牽累,看似無風無浪的經濟前景,不一定如表面那樣的無波。

新內閣要有落實總統政見執行力

新總統就任後,政見的執行狀況會隨時被拿出來檢討,距賴清德領導的新政府上任雖還有近3個月,但公務體系的心態要先調整,而籌組中的新內閣,除了政治考量外,即使還難判斷面對危機的能力,至少應有落實總統政見的執行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