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銀髮族保單亂象〉金管會嚴管 學者:有助改善市場亂象

2021/05/23 05:30

學者指出,保險業基層理專誇大措辭,隱匿可能風險,讓銀髮族一旦面臨巨額虧損影響生活,將成為社會負擔。 (資料照)

記者吳佳穎/專題報導

日前金管會表示,未來將嚴管銀髮族保單銷售;國內金融學者肯定相關作法,學者指出,保險業基層理專教育訓練不足,推銷產品往往依據績效、獎金,而非最適合消費者的商品,甚至誇大措辭,以高配息等說詞吸引保戶,但卻隱匿可能風險,且銀髮族風險承擔能力較弱,一旦面臨巨額虧損影響生活,將成為社會負擔。

承擔風險能力較弱

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指出,隨著戰後嬰兒潮步入退休年齡,過去歷經人口紅利時期,這個族群是過去財富成長最快的一群,也是保險、財管眼中的大餅,但理專在推銷銀髮族金融商品時,應考量消費者需求;以銀髮族為例,民眾退休後,資金來源只有退休金,重回職場門檻高,對風險承擔能力較弱,相對也只需要支出日常生活開銷或緊急醫療金,不需投入太高風險的理財商品。

黃崇哲認為,保險本質上應該以風險分攤為主,「投資型保單」等同於讓「保險基金化」,以投資理財做為推銷話術,可能導致商品本質混淆,也讓民眾在購買保單時有錯誤期待。

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也認為,國內理專甚至整個財管部門基層人員訓練不夠紮實,除本身可能對出售商品瞭解不足外,在推銷保單或其他金融商品時多以績效、獎金為依據,常有誇大或隱匿風險等情形,金管會對此加強監管,才能改善市場亂象。

金融研訓院經濟所所長林士傑指出,投資型保單以連結投資標的,並同時具保險功能為賣點,但拆解保費結構,民眾繳納的保費,必須先支付管理費等行政成本,之後得支付危險保費等壽險成本,剩下的才是投資,但有民眾認知不同,若最終獲利不如預期常衍生許多糾紛。

林士傑認為,疫情爆發以來,各國政府採取寬鬆貨幣、財政政策,資金行情推升各類資產價格,若年底美聯準會(Fed)等主要央行減碼購債,或釋出升息訊號,市場風險將大幅提高,屆時保險業或保單連結的資產淨值下降,消費者恐得繳納補充保費,這對銀髮族影響更大。因此銀行銷售端必須更加嚴格控管,避免造成消費爭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