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習近平背離鄧小平路線 德媒:對西方投資人絕非好兆頭

2023/05/25 10:09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統治下,中國正背離鄧小平開啟的「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經濟模式,目的是強化中國共產黨的壟斷地位。(法新社)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德國「商報」(Handelsblatt)5月22日發表評論指出,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統治下,中國正背離鄧小平開啟的「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經濟模式,目的是強化中國共產黨的壟斷地位,但這對西方投資人而言不是什麼好兆頭。

 評論說,鄧小平模式成功的基礎是源源不斷的境內外資本流入、西方的技術轉讓、國有銀行優惠的貸款,以及大量農民工湧入城市打工。而習近平的新政治路線是,為了穩定,寧可犧牲發展活力,寧可降低經濟成長,也不能讓阿里巴巴或騰訊等私營企業擁有過大的影響力。

 鄧小平模式所導致的嚴重社會後果絕不應被美化,但在經濟層面卻十分有效,也造就了中國日益龐大的中產階級,但此一模式也大大消弱了中共的權力地位,因外國影響日益明顯,中產階級日趨自信,不滿現狀的農民工也頻頻發起抗議活動。

 習近平掌權之初,他認為腐敗現像已接近失控邊緣,不僅瀰漫至中共領導架構的各個層面,也從長遠角度對中共政權穩定構成了威脅。因此,過去幾年中國經濟政策變化的出發點,都只有一種解讀方式,那就是習近平堅信,若不能控制住經濟領域的離心力,中共的政權壟斷地位就將面臨危險。因此,之後無論是針對高科技行業的整肅行動,對房地產行業的重拳出擊,還是對西方的脫鉤行動,都是出於穩定中共政權的考量。

 評論說,在過去75年間掌控中共權力方面,毛澤東、鄧小平和習近平並無本質區別,因為鄧小平也曾在1989年下令出動坦克去鎮壓天安門廣場上抗議的學生。但鄧小平一直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兩種制度(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並存,並不會危及到中共的統治地位,但習近平上台之後,這一切都在發生變化。

 另一個重大區別在於,中共歷代領導人都會強調台灣應「回歸祖國懷抱」,也從不承諾放棄武力手段,但習近平卻是開啟戰時經濟的第一人,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對來自西方的任何批評都異常敏感。

 評論說,對西方投資人來說,這些都不是什麼好兆頭,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美好的往日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