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綜合報導〕2022年末,OpenAI憑著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爆全球AI熱潮,而作為科技巨頭的Google當時卻在推出自家聊天機器人方面屢屢受挫。經過近3年的時間,Google近期在旗下AI模型Gemini 3大獲成功的情況下,成功大翻身,成為AI競賽中全球關注的焦點,外媒也點出Google突然崛起的5大關鍵原因。
《商業內幕》報導,Google漲勢強勁,今年以來已漲近70%,近日市值超車微軟(Microsoft)登上第3大,市值達3.9兆美元(約新台幣122.4兆元),僅次於4兆美元俱樂部的輝達(NVIDIA)和蘋果(Apple)。
這表明,一直以來擁有各種競爭優勢的Google終於讓各環節成功協調運作,從AI模型到搜尋引擎等各平台,並提供給用戶使用。在瞬息萬變的AI競賽中,沒有一家公司可以穩操勝券,但現在來看,Google的實力從未如此強勁。
報導點出,Google能在AI競賽中崛起的首要因素便是Gemini 3大獲成功。Gemini 3上週正式發佈,好評如潮。新的模型在編碼、設計和分析方面都超越上一代產品,並在基準測試中贏過競爭對手,在網站設計和基本的電玩遊戲設計方面也相當出色。
新的模型緩解了市場認為Google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距過大,以及擴展定律(scaling laws)正在放緩的部份擔憂。自發佈以來,Google的股價已漲超過12%。
第2點是晶片已到手,Google花費超過10年時間研發自家晶片供內部使用,這些晶片被稱為TPU(張量處理器),Google利用他們來訓練Gemini模型。這無疑成為一次絕佳的宣傳,因為Google正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公司採購這些晶片,來建立自己的模型。
Google透過雲端業務銷售這些TPU的使用權,並且近幾個月以來,一直在大力拓展內部業務以吸引更多客戶,此舉可能對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的業務構成長期威脅。知情人士透露,Google目前正在和科技巨頭Meta洽談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重磅交易,這筆交易可能會將Google的部份晶片部署於Meta公司的資料中心。
再來是Google在反壟斷訴訟的勝利,9月,一名聯邦法官就2020年針對Google搜尋引擎業務提起的反壟斷訴訟做出裁決,相關判決原本可能摧毀Google利潤豐厚的搜尋帝國,但最終法院只是警告Google,這家科技巨頭被告知可以繼續向蘋果等合作夥伴付錢以維持預設搜尋引擎的地位,但不能要求獨佔。此外,Google還被勒令與競爭對手分享部份搜尋資料。
在這起案件之中,Google的網路瀏覽器Chrome一度面臨被砍掉的風險,可能會切斷Google在搜尋廣告業務重要的一環,儘管法官裁定Google的行為構成壟斷,但這家公司最終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報導指出,第4大關鍵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入股。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最新報告顯示,波克夏在上季入手Google母公司Alphabet價值43億美元(約新台幣1349.7億元)的股份。
這項投資之所以會備受矚目有2個原因,除了蘋果之外,巴菲特通常會避免投資科技股,此外,巴菲特長期以來也會避開那些價格過高、成長速度過快的公司。在巴菲特即將卸任執行長之際,波克夏決定在這時投資Google,表明他們對這家搜尋巨擘充滿信心,而巴菲特過去也曾坦言,自己早就該這麼做了。
最後1個關鍵則是在AI重塑市場之際,Google的搜尋功能到目前仍成功生存下來。Google的核心獲利來源仍是搜尋廣告,投資人一直擔心Google在AI領域的發展將是「自我毀滅」,恐損害原本的搖錢樹業務。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顯然影響仍不大,Q3搜尋收入成長15%,顯示即使AI影響了部份網站的流量,也沒有損害Google的整體業務。
事實上,Google指出,生成式AI正在使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頻繁的進行搜尋。Google現在正在測試在AI模式下的廣告,這種類似聊天機器人的搜尋方式正在逐漸從一項實驗變成Google對未來搜尋模式的願景。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