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是否和許多中產階級一樣,努力工作、仔細存錢,但帳戶裡的錢卻仍被各種零碎費用悄悄吞噬?美國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報導,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錢累積起來,就像「被上千刀慢慢割」般讓收入不斷流失,但這些支出真的不可避免嗎?其實不然,《GOBankingRates》訪問多位專家後指出,以下7項是許多中產階級視為「生活常態」的支出,其實值得重新檢視,甚至能大幅削減。
1.銀行手續費:銀行手續費累積起來可能會讓你不知不覺就花掉一大筆錢,因為很多費用金額都很小。據Axos Bank總裁Brian Swanson指出,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年到底付了多少手續費,「當客戶真正去看明細,都會被嚇到。」他強調問題出在消費者的慣性,懶得換銀行、懶得比價,於是被動接受老舊銀行模式。但隨著金融科技競爭加劇,消費者已不再被動,「現在的銀行費用透明度更高,願意比較的人可以省下不少錢。」
2.房產稅:財務顧問Taylor Kovar指出,多數民眾從未質疑過房產稅,但這筆「不可動搖」的支出,其實相當有機會被減免,他直言成功申請減稅,比加薪還容易。
3.抵押貸款利息:財務顧問Taylor Kovar表示,許多人簽了房貸後,十年不看一次,但利率、繳款頻率稍作調整,往往能「省掉整整一輛車的錢」。
4.保險費:許多人一待在同一家保險公司就是20年,但保費也一年比一年高。財務顧問建議,每6到12個月比一次價。以同樣保障、不同保險公司計算,差額往往令人瞠目。
5.物業管理費:許多中產階級會選擇有物業管理的社區,以為能換得秩序與設施。但專家Leslie Tayne指出,這筆費用往往高得不成比例。更重要的是你並不一定需要物業管理才能住在好社區,他說「沒有物業管理的社區,有時更自由、更省錢,也避免被迫遵守各種奇怪規範。」
6.汽車相關費用:多數家庭習慣一直換新車,於是車貸永遠還不完。專家認為,這幾乎是中產階級最具破壞性的財務習慣之一,他說「車子貶值快、維修貴,加上保險、停車、油錢,其實是個巨大的無底洞。」他建議開一台可靠的二手車比新車更省,家庭不一定每個人都需要一台車,若城市安全、便利,公共交通其實更划算。
7.悄悄被推進「較高稅率」:專家指出,中產階級最容易忽略的,是因通膨而升職加薪後,不知不覺被推到更高稅階。「扣除額與稅收抵免會在你沒注意到的地方默默消失,你的所得可能只上升一點,但稅金卻暴漲。」他說,多數客戶直到看到多年度的稅務預測圖時,才驚覺自己生活沒變,稅金卻翻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