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中國AI應用新創營收遭美國打趴 1數據曝驚人差距

2025/11/09 15:19

專家認為,如果中國AI生態系統無法轉化為實際銷售,中國在科技競賽中可能停留在「擁有龐大用戶群的假象」。示意圖。(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的人工智慧(AI)應用新創公司,在全球市場上的營收與美國競爭對手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全球年度銷售額排名前100的私有AI應用中,僅有4家中國開發商。儘管中國用戶基數龐大,但它們的獲利能力卻暴露出結構性限制。專家直言,如果中國AI生態系統無法轉化為實際銷售,中國在科技競賽中可能停留在「擁有龐大用戶群的假象」,也就是流量高卻無法獲利。

《南華早報》報導,Unique Research和美國諮詢公司TechBuzzChina聯合發布的報告稱,截至8月,全球年度銷售額排名前100的私有AI應用中,僅有4家中國開發商。此報告排除了阿里巴巴集團控股和騰訊控股等上市科技巨頭的應用程式。

這四家公司分別是杭州的Gloryity、語音備忘錄應用Plaud、字節跳動以及教育平台作業幫,它們的年銷售額合計約為4.47億美元(約台幣139億),僅佔全球364億美元(約台幣1.13兆)總銷售額的1.23%。相較之下,美國公司OpenAI和Anthropic的年銷售額分別為170億美元(約台幣5270億)和70億美元(約台幣2170億),差距龐大。

排名最高的中國企業是總部位於杭州的Gloryity,該公司開發的植物識別應用「PictureThis」位列第20名,年收入為1.73億美元(約台幣54億)。同時筆記人工智能應用程式開發商 Plaud 儘管在美國註冊,仍被歸類為中國初創企業。

中國科技產業研究公司TechBuzzChina創辦人 Rui Ma表示,由於中國新創公司專注於從公共機構計畫中獲得短期收入,因此很難在全球市場建立長期收入結構。」他指出,瞄準海外消費者和企業需要巨額資金,但中國新創企業融資難度更高。

韓國《朝鮮日報》也關注到這項研究報告,稱中國國內生成式AI用戶基數仍超過5億,為其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初始階段。但報告示警,如果AI生態系統無法轉化為實際銷售,中國在科技競賽中可能仍將停留在「擁有龐大用戶群的假象」(流量高但無法盈利)的階段。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