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財務無憂退休」被視為人生勝利組,其實也可能面臨意想不到的困境。日本一名68歲前銀行女職員退休後月領年金23萬日圓(約新台幣4.6萬元),再加上投資帶來每月約50萬日圓(約新台幣10萬元)獲利,她的總資產超過3億日圓(約新台幣6000萬元),看似坐擁「完美退休生活」,卻因長期吝於為健康投資,最終因一次能節省幾千日元的健康檢查機會,揭開了隱憂,讓她的退休人生反轉。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住在東京的內藤英子(化名)在銀行任職到退休,丈夫過世前留下的房子沒有貸款,年金每月23萬日圓,再加上穩健投資帶來的每月約50萬日圓不勞所得,總資產超過3億日圓,比在職時還富裕。乍看之下,是誰都稱羨的「完美退休生活」。
然而,英子心情始終陰鬱。原因在於「錢買不到的東西」,也就是健康。因折扣而接受的檢查,揭開了隱憂。
英子多年來在健檢上極度節省,認為「不會出事」,始終拒絕做需要自費的健康檢查。直到今年因一次折扣優惠,加做了幾項檢查,竟意外發現初期癌症。雖然手術順利,但後續追蹤又在另一器官發現異常,只得再度住院治療。
住院期間,她長時間無法活動,只能盯著天花板化妝板上的小圓點,一顆一顆數過去、數到忘記再重來。她苦嘆「錢一直在增加,健康卻瞬間崩塌。累積了這麼多,身體卻不中用。」
報導指出,即使坐擁高資產,一旦面對疾病,錢的用途也只剩醫療與療養費。的確,沒經濟壓力是一種安心,但「有錢等於安心」這個等式,其實是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越是成功累積資產的人,越容易對花錢產生心理障礙,結果「節儉變成習慣,連健康檢查也消極」的情況並不少見。但英子的故事說明願意投入健康才是最大的風險控管。
專家提醒三大關鍵觀念,包含健檢與自費檢查是守護退休金的投資,而非開銷;早期發現疾病,往往取決於願不願意多花那幾千元;財富安全感,不等於身心安全感。專家強調,「健康也是資產的一部分」,錢是享受人生的工具,但健康才是啟動這些資產的開關。英子的故事正凸顯,真正無憂的養老,從不只靠存款數字堆出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