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台經院今發布8月景氣動向調查,3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中,製造業連續2個月走揚。台經院分析,今年以來,影響製造業的關稅、匯率以及中國產能過剩等3大變數衝擊減退,廠商展望明顯改善,加上人工智慧(AI)商機持續暢旺、災後重建增加政府公共建設支出,以及普發現金一萬元挹注內需等因素,可望帶動今年經濟成長率挑戰5%,但明年經濟成長率,基本上應不會像今年這麼好。
台經院今天舉行景氣動向調查記者會,發布產業測驗點調查結果。8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8.88點,較7月修正後的87.09點增加1.79點,已連續兩個月呈現上揚態勢。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隨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逐漸明朗,加上8月新台幣走貶,關稅與匯率帶來的衝擊已不若前幾個月明顯,製造業廠商對當月景氣的看法較上月調查明顯改善。不過,產業表現仍顯分歧,在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帶動下,電子機械業看好當月景氣的比例明顯高於看壞。同時,中國推動減產並祭出救市措施,國際鋼價走揚,也使鋼鐵業看壞當月與未來半年景氣的比例有所下降。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主計總處、中央銀行最新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4%,主因是AI需求比預期樂觀,再者是普發現金1萬元,也可提高民眾可支配所得,進而挹注內需產業,對經濟成長率貢獻落在0.4至0.45個百分點之間,上述因素疊加起來,4.5%應該沒問題,「今年經濟成長率不排除往5%去挑戰,有機會」。
至於明年經濟成長率,張建一表示,台經院會在11月6日發布預估,明年面臨的挑戰首先是今年高基期因素,包括普發現金、後續營建業投入花蓮馬太鞍災害重建,政府在公共建設支出對經濟成長有些微貢獻,今年上看5%,但明年還要5%,「其實困難度有點高」,加上後續川普負面效應開始顯現後,也會影響全球消費動能,也會外溢到台灣,影響到台灣的出口與投資,「所以明年經濟成長率,基本上應不會像今年這麼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