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老一輩父母出資買房與下一代同住的案例並不少見,不過,現實中伴隨壓力與價值觀的衝突,不少人陷入無法回頭的後悔。日本一對老夫妻原本靠著豐厚退休金與年金,過著安穩的晚年生活,然而,因為聽信女兒的建議,老翁將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612萬元)退休資金投入,與女兒一家共同蓋房同住,本以為能安享天倫,卻因為「未先確認同住是否合適」,與女兒一家生活習慣不同等因素,讓老夫妻在短短5年後悔莫及。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68歲的高木義男(化名)在地方大型企業工作40餘年,65歲退休後,每月領去年金約24萬日圓(約新台幣4.9萬元)過活,與65歲的妻子美智子(化名)過著悠閒平靜的日子。
某天,住在同一城鎮公寓的女兒沙織帶著丈夫與2個孩子回到老家,開口提出請求「孩子們長大了,公寓太小了,想蓋房子,但資金不足。」由於高木夫婦的屋子也已經超過30年屋齡,正在考慮全面翻修,於是乾脆建房子同住的想法逐漸浮現。夫妻倆於是動念,將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612萬元)退休資金拿出當頭期款,其餘4000萬日圓(約新台幣816萬元)貸款由女兒夫婦負擔,全家搬入嶄新的「融合型」住宅。
起初,一家四代同堂熱鬧非凡,高木夫婦還替孫子照顧起居,生活看似充滿活力。他們廚房、客廳、浴室等設施幾乎完全共享,象徵一家人「親密無間」。然而,現實卻漸漸撕裂了美好想像。
女兒夫婦習慣晚睡晚起,與長輩生活作息相反;孫子的教養方式也引爆爭執。高木提醒孫子該早點休息,卻被女兒冷言回嗆「不要多管閒事」。家務分擔也失衡,接送孫子、準備餐食的重擔逐漸壓在高木夫婦身上。矛盾不斷累積,最終在一次「女兒一家未告知就出遊」後徹底引爆。
在蓋房同住5年後,高木夫妻終於達到忍耐極限。高木心想「繼續這樣生活下去,只會給我們兩個帶來壓力。總有一個人得搬出去,或是把房子賣掉。」老夫妻倆暗自諮詢房仲,盼能脫手住宅。然而,得到的答案卻是殘酷現實。這類「融合型」住宅市場買氣有限,就算出售,估價也僅約4000萬日圓,遠低於當初投入的金額,換言之,高木夫婦的3000萬老本幾乎血本無歸。既然無法拆分,也難以賣掉,最終他們只能選擇「隱忍繼續住下去」。
報導提醒,買房是人生最大開銷,尤其當父母動用退休資金為家庭建屋時,更必須預先考慮數十年後的生活階段與關係變化。本案例顯示,即便原本關係良好,因同住而反目成仇的情況並不少見。巨額資金一旦投入,往往難以回頭。若想「先確認同住是否合適」,理財規劃師建議,可先嘗試短期租屋、進行「試驗性同居」,再做決定。最終,應該從長遠視角規劃資金與生活,審慎考量,為家人找到最合適的居住方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