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追劇暈車?日本女生流行嫁這國男生

2025/09/04 06:51

南韓統計廳指出,2024年的結婚離婚統計中,南韓男性與日本女性跨國婚姻比過去多了40%。(示意圖,路透)南韓統計廳指出,2024年的結婚離婚統計中,南韓男性與日本女性跨國婚姻比過去多了40%。(示意圖,路透)

韓男跨國相親費用 超過100萬日圓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結婚率與生育率持續下滑,已成為亞洲多國共同的社會挑戰。近來,一股新的婚姻潮流正在南韓興起,近年,不少南韓男性因為在國內結婚壓力太大,選擇放棄與本國女性步入婚姻,而是將目光轉向日本。

日媒《TBS NEWS DIG》於8月7日報導並紀錄這跨海結婚潮。南韓一名35歲的河先生在一家航空公司從事飛機研發工作,為了與日本女性相親,他特地學習日語並多次赴日參加婚活(意旨尋找婚姻伴侶)活動。

河先生還特意準備了與工作相關的戰鬥機徽章作為禮物,期望藉此展現自己的專業與誠意。不過,他坦言參與這樣的跨國相親並不便宜,入會費、旅費與活動安排費用加總,往往超過100萬日圓,他為找到理想伴侶,每年多次飛往日本。

為什麼要如此執著?河先生解釋,在南韓傳統婚姻文化中,男性必須在結婚前準備好房子,如果不靠貸款購屋,往往要等到40歲左右才能辦到,這對希望在30多歲結婚的他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相比之下,日本女性對於婚姻的金錢門檻要求相對較低,這讓他決定跨海尋找另一半。

報導指出,這樣的選擇並非個案。根據一家專門撮合南韓男性與日本女性的婚姻仲介機構統計,目前已累積約8000份來自南韓男性的申請,數量正快速增加。業者分析,南韓男性承擔沉重結婚成本的現實,正驅使他們將婚姻希望投向國外。

為什麼這股跨國婚姻的熱潮特別集中在「日本女生與南韓男生」?它的背後,反映的不只是浪漫與愛情,更是一連串文化交流、經濟條件、社會觀念與科技影響交織而成的現象。

這股跨國婚姻熱潮的源頭,無法忽視韓流文化的深遠影響。(示意圖,路透)這股跨國婚姻熱潮的源頭,無法忽視韓流文化的深遠影響。(示意圖,路透)

日女嫁韓男 2024年有1176對

根據南韓統計廳的數據顯示,2024年有1176對日本女性與南韓男性登記結婚,比前一年增加了將近4成,創下近十年來新高。對照2023年的840對,這種「跳躍式成長」讓人不得不正視,這並不是零星的浪漫故事,而是一股逐漸成形的社會現象。

兩國媒體紛紛以「新愛情浪潮」或「日南韓跨國婚姻復甦」來形容。雖然跨國婚姻在亞洲並不罕見,但日本女性與南韓男性的組合,近幾年之所以特別受到矚目,是因為它的成長幅度實在過於醒目,也因為它折射出日南韓在文化與社會層面的微妙變化。

若要追溯這股熱潮的源頭,無法忽視韓流文化的深遠影響。2002年韓劇《冬季戀歌》在日本播出,掀起第一波「裴勇俊現象」。當時許多日本主婦甚至組團前往韓國,只為一睹其風采。那場風潮種下了第一顆種子,南韓男性在螢幕上被塑造成體貼、浪漫、勇於表達愛意的形象,與日本社會長期以來「內斂、不擅言辭」的男性刻板印象形成強烈對比。

此後,韓劇一部接一部在日本爆紅。《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愛的迫降》等,幾乎每一部都延續並強化了「韓國男友」的浪漫標籤。而K-POP偶像的成功,更讓這股文化輸出深入年輕一代。防彈少年團、SEVENTEEN等男團在日本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粉絲,偶像舞台上的自信與陽光,投射到現實中韓國男性的形象,進一步加深了日本女性的好感。

這並非單向的想像。許多受訪的日本女性表示,她們並不是單純「嫁給韓流的幻影」,而是在與南韓男性實際交往中發現,對方確實比日本男性更主動、更善於表達。例如會準備小禮物,會重視紀念日,這些在日本戀愛文化裡並不常見的行為,被視為「韓式浪漫」的真實體現,讓越來越多日本女性願意投入其中。

日韓跨國婚姻數字的激增,更深層的背景在於「經濟」與「社會條件」的轉變。(示意圖,彭博)日韓跨國婚姻數字的激增,更深層的背景在於「經濟」與「社會條件」的轉變。(示意圖,彭博)

韓劇《冬季戀歌》在日本掀「裴勇俊現象」

然而,文化想像並不足以解釋婚姻數字的激增。更深層的背景在於「經濟」與「社會條件」的轉變。過去日本女性對跨國婚姻有所顧慮,其中一項就是「生活水平是否會下降」。但如今,南韓的人均GDP已經超越日本,首爾的平均薪資與東京相差不遠,經濟差距縮小,消除了阻礙。當南韓男性在教育與職涯發展上也展現出競爭力,日本女性自然不再把「嫁到南韓」視為冒險。

南韓《朝鮮日報》指出,對於「韓男日女情侶」增加的原因,用「經濟」最容易解釋。在國際婚姻市場上,通常是來自低經濟實力國家的女性與富裕國家的男性結婚。20世紀70年代,南韓女性希望「高嫁」給富裕國家——日本的男性,且多與日本農村青年結婚。20世紀90年代以後,同樣的現象演變為南韓男性與東南亞女性的婚姻。

另外報導認為,激烈的男女矛盾也被指為原因之一。南韓社會學者分析認為「在男性性別被害意識較強的社會,男性更傾向與外國女性結婚。」簡而言之就是主張「覺得韓女可怕,選擇與善良的日本女性結婚」,這是帶有極度「厭惡韓女」性質的分析。

有婚姻仲介機構負責人指出「在南韓,男性的經濟負擔太大了。相比之下,日本女性往往抱持『一起努力生活』的心態,這對南韓男性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年輕日本女性對南韓男性抱有好感,往往覺得韓國男性「完美、獨立又帥氣」。有專家指出,這股「韓流效應」正逐漸改變日本女性對跨國婚姻的態度。

同時,日本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與晚婚化。超過三分之一的日本女性在30歲時尚未結婚,社會對婚姻的期待與現實選擇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壓力,跨國婚姻因此被視為另一種可能。尤其南韓男性往往展現出積極追求與成家的態度,這與部分日本男性傾向延遲婚姻的現象形成對比。

日韓跨國婚姻,文化上的差異更是無可避免。(示意圖,彭博)日韓跨國婚姻,文化上的差異更是無可避免。(示意圖,彭博)

跨國婚姻 文化衝突仍難避免

科技也扮演了關鍵角色。社群平台與交友軟體打破國界,讓日南韓年輕人輕易互動;疫情期間,LINE與Zoom成為維繫感情的橋樑,許多情侶靠著遠距戀愛熬過封鎖期,一旦邊境重開便迅速步入婚姻。跨國婚姻諮詢所更是嗅到商機,專門針對「日南韓情侶」提供翻譯、簽證、法律協助,讓愛情變得更具可操作性。

當然,浪漫的背後也有現實的挑戰。語言雖然不再是絕對障礙,但婚後的日常溝通仍可能引發誤會。文化上的差異更是無可避免,例如對家務與育兒分工的期待。南韓社會雖然快速現代化,但仍存在較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不少日本女性在婚後發現,丈夫的浪漫不代表公婆的觀念也一樣開放。

家庭接受度也是一道考驗。雖然年輕世代對跨國婚姻普遍持開放態度,但部分長輩仍難以放下歷史與民族情感,甚至擔心語言與文化帶來隔閡。這些隱形壓力,有時會在婚姻生活中逐漸浮現。社會上也不乏質疑聲音,有人認為這股熱潮只是韓流帶來的短期效應,日本女性過度理想化南韓男性,長期能否維持仍待觀察。

然而,更多專家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專家指出,這不只是文化風潮,而是日韓社會結構共同推動的結果。社會學者更強調,這股趨勢可能重塑東亞的婚姻版圖,因為它反映了新一代女性更願意跨越國界,尋找符合自身期待的伴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