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以真實案例,反映出即便資產充足,心理上的安全感與不確定因素仍可能影響提早退休的決策。(示意圖,美聯社)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很多人努力工作存錢,就是希望能早日實現財務自由,過上理想生活。然而,日本一名54歲男子夢想是提早退休,他靠著嚴格存錢與投資終於累積出1億日圓(約新台幣2044萬元)資產,本應能安心提早退休、享受自由生活,然而,他卻因擔憂稅務、通膨與未來不確定性,在「安全感與自由夢想間陷入兩難」,最終他不敢退休,陷入焦慮夢想未實現的惡性循環,也反映出日本社會普遍存在的「錢存下來卻不敢花」現象。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54歲佐藤先生(化名)在大型企業擔任管理職,年收入約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4萬元),單身的他專心存錢與投資,資產最終突破了1億日圓(約新台幣2044萬元)。他的夢想一直是提早退休、自由生活。他擁有足夠的資產,即便提早退休,也預計能拿到約1000萬日圓的退休金。然而,當他真正考慮退休時,卻始終無法下決心。
佐藤表示「大部分資產都是股票或投資信託,若實現獲利就會被課稅;持現金又可能因通膨縮水;萬一生病又或者活很久,1億日圓真的夠用嗎?」
事實上,佐藤先生原本的目標是「存到5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022萬元)就靠投資收益和輕鬆工作過生活」,40多歲時他就已經達成這個目標。然而,當存到5000萬日圓時,他又想「這樣還不夠安心,還是再多存一些再退休吧。」最終,他一直存到1億日圓,卻仍無法辭職。
為什麼還是無法踏出提早退休這一步?對佐藤先生來說,上班族的身份給了他太多安全感,每個月固定入帳的薪水、社會保險與福利制度、無需為資產漲跌而憂心的穩定收入。因此,他選擇先延後退休,心中渴望的「自由生活」仍停留在夢想階段,焦慮也逐漸累積,他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
佐藤先生的案例反映出,即便資產充足,心理上的安全感與不確定因素仍可能影響提早退休的決策,也引發社會對「資產與生活自由之間的平衡」的關注。
報導指出,日本人通常給人的印象是務實,但也有人認為日本人有「存錢存過頭」的傾向。據日本統計,50多歲家庭的金融資產平均達約1400萬日圓(約新台幣286萬元),60多歲更達約1896萬日圓(約新台幣388萬元),並在70至80歲才開始略微下降。顯示許多日本人即便進入退休年齡,資產仍保持在高水準,未必如想像中迅速被動用。
理財專家指出,資產累積只是生活規劃的起點,而非終點。若因焦慮而遲遲不敢使用資產或改變生活方式,可能導致「辛苦累積資產,卻用不到」的情況。專家建議,若有明確生活目標,應及早規劃,避免資產僅停留在帳面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