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設下的8月1日關稅大限進入倒數,然而,原本被看好與白宮敲定協議的印度,現在卻陷入僵局。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指出,美國與印度之間仍恐無法在8月1日的截止期限前達成貿易協議,一名消息人士更形容,目前美印談判的內情是「一團亂」。
據《南華早報》報導,儘管川普數月來一再宣稱「即將達成協議」,但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歷經數月密集談判後,美國與印度之間仍可能無法在8月1日的截止期限前達成貿易協議。一名消息人士形容,目前談判的內情是「一團亂」。而川普與其貿易代表葛里爾(Jameison Greer)仍持續推動一項協議,希望為美國的農產品、乳製品與家禽在印度爭取更大的市場許可。印度目前尚未收到關稅通知信,根據4月2日解放日公布稅率,美國將在8月1日對印度輸美商品開徵26%關稅。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美印政策研究主任羅素(Rick Rossow)指出「儘管印度貿易部長的發言相當樂觀,但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幾乎不可能」,他表示「雖然談判初期似乎進展迅速,但最後階段永遠是最困難的。」
印度外交事務國務部長辛格(Kirti Vardhan Singh)週四在國會表示,與美國的談判仍「持續進行中」,重點包括「擴大雙邊市場許可、降低關稅與非關稅壁壘,以及深化供應鏈整合」。白宮一位官員對《南華早報》表示「美國政府持續與印度官員就貿易議題進行富有成效的接觸。」
而日前印度首席談判代表兼商務部特別秘書Rajesh Agarwal前往華盛頓參與貿易會談,但7月14日至17日的談判結束後,並未發表任何成果聲明。這已是自川普4月2日威脅對印度商品加徵26%的報復性關稅以來,雙方進行的第五輪談判。報導指出,未來幾週內預計不會有新的談判行程。印度代表團預計8月中旬才會重返華府,遠遠超出了原先預定要宣布初步框架的時程。
《南華早報》表示,新德里當局堅決反對美方要求擴大市場核准的呼聲,認為讓美國農產品進入印度市場恐將衝擊本地農民,而農民是政府在政治上極為關鍵的選民群體,印度農業部門支撐著該國約42%人口的生計。此外,印度對進口乳製品的規定極為嚴格,部分源於文化與宗教因素,該國要求進口牛奶必須證明來自未餵食動物性飼料的奶牛,因為在印度,乳牛通常以牧草餵養,而牛奶對於占多數的印度教徒而言具有宗教意涵。
羅索指出,這些議題對印度談判代表而言都是「極限紅線」,牽涉敏感的政治界線。他認為「最佳的協議應是讓美方產品獲得准許,同時爭取在不威脅印度農民利益的領域內,取得有限但具有意義的農產品市場准許。」
紐約智庫亞洲社會南亞計畫主任阿邁爾(Farwa Aamer)表示印度希望獲得「具競爭力的關稅待遇,低於其他亞洲國家,甚至可能與日本相當」。日前東京方面已將美國原本威脅加徵的25%關稅降至15%。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