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美國眾議院週四通過大而美法案,預計未來10年內減稅4兆美元,並削減至少1.5兆美元支出,同時將美國政府債務上限提高5兆美元,不過,市場擔心減稅與債務上限的提高,恐不利美債市場的供需,美債ETF上週再度應聲下跌,是否重演5月下旬的破底秀?法人多認為「應不至於」。
法人表示,面對市場顧慮負責發行美債的財政部早有應對辦法,自去年5月起,便持續以每次5億至100億美元不等的金額回購疫情前發行、利息較低的舊中長期國債,根據美財政部公告的回購計畫,今年5至8月預計回購最高500億美元中長期國債,並考慮上調購買限額與頻率,對於流動性支持的回購將變得更頻繁,支撐債市供需穩定;另一方面,6月底聯準會也下調大型銀行補充槓桿比率(SLR),從原先的5%下調至約3.5%~4.5%,將釋放2000億美元資金利多債市。
法人指出,綜合以上,面對大而美法案和債務上限通過後,面對美債的增量發行,美財政部與聯準會已聯手出招,穩定債市供需與市場信心,在政策確定後債市反倒有望反映監管放寬利多,投資人反而能從波動環境中找尋長期配置機會。
法人建議,美元為國際準備貨幣的地位現無法被取代,全球高評級債券仍以美元計價佔多數,而且在已開發國家中,美國公債殖利率仍普遍高於日本和歐洲等國家公債,因此,利率敏感度低的美國中短天期公債和投資級公司債、以及可受惠減稅和鬆綁監管政策的非投資級公司債仍可做為美元債券的配置核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