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外媒報導,美國參議院週二(1日)通過的稅改法案,將降低半導體製造商在美建廠成本,不僅將為台積電(2330)等晶片製造商帶來利多,並促進美國國內半導體產業擴大本土製造的戰略布局。
《彭博》報導,根據法案內容,英特爾(Intel)、台積電(2330)及美光科技(Micron)等企業,若在2026年期限前動工興建新廠,可獲得35%的投資稅收抵免,遠高於現行的25%,也超越草案原訂的30%增幅。
報導指出,這項半導體製造條款被納入大約900頁、被視為川普經濟主張核心的法案。眾議院即將啟動審議程序,想趕在7月4日前送交川普簽署生效。
稅收抵免加碼將強化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的激勵措施,該案包含390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元)補助款,以及750億美元(約新台幣2.1兆元)製造業貸款額度,旨在扭轉半導體業過去數十年外移亞洲的趨勢。
此一稅收優惠未設上限,預計政府的財政支出將超過其他形式的補貼,反映晶片法成功帶動了投資。對大多數公司來說,稅收抵免會成為企業最大的補助來源,包括沒申請到補助款的公司也能適用。
根據報導,目前補助計畫的主要受惠者包括英特爾、台積電、美光及三星電子(Samsung)。
川普今年初雖曾主張廢除《晶片法案》,但兩黨議員均無意取消這項既能在他們的選區創造高薪就業機會、又攸關國家安全的產業補貼。
商務部持續推動補助計畫之際,也要求企業擴大投資規模,並重新協商歷時數月才敲定的補助條件。
川普政府目前已成功促使台積電、美光與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提高投資承諾,未動用超出原定額度的補助款。然而,如果參院版本過關,企業擴大投資規模意味政府將因稅收抵免而放棄更多的財政收入。
法案特別規定,明年底之前啟動的建廠計畫,後續持續建設的支出仍可適用稅收抵免。這項政策旨在加速建廠進程,同時考量到晶圓廠需數年工期才能完工的產業特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