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宣佈將在未來6個月內,恢復批准稀土出口許可證的新貿易框架,不過,專家表示,中國為期6個月的出口緩衝期並非解決方案,而是壓力測試,它揭示了美國最終能否集中精力採取行動,還是會再次陷入自滿,專家警告,美國現在不應該將關鍵礦產視為商品,而應該將其視為地緣政治力量的工具,在這場稀土金屬戰爭中,華盛頓必須以緊迫感、團結精神和與挑戰規模相稱的策略來應對,畢竟奪回時間已不多了。
CNBC報導,專注於國際政策和貿易的Longview Global分析師Dewardric McNeal表示,2025年4月,中國對7種稀土元素,及其衍生的永久磁鐵,實施了新的出口管制,這些材料構成了現代生活和現代戰爭的基礎。戰鬥機、飛彈、電動車、無人機、風力渦輪機,甚至資料中心都依賴由這些關鍵礦物製成的高性能磁鐵。
透過限制這些材料的出口,北京不僅展示了其工業實力,也暴露了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危險弱點。中國的最新行動表明,他們已經做好準備,並有能力將美國和全球的依賴武器化。
這並非新挑戰,15年來,美國一直深知其關鍵礦產供應鏈過於集中、過於脆弱,且過於暴露於中國的影響力和控制之下。然而,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政府,都未能採取緊迫且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如今,這些失策的後果已觸及美國的痛處,並波及到我們的商業和國防部門。
倫敦會談結束後,華盛頓和北京上週五宣佈了1項新的貿易框架,根據該框架,中國將在未來6個月內恢復批准稀土出口許可證。美國官員公開讚揚了這項突破,但並未透露具體回報。
然而,在這場稀土金屬戰爭中,中國在稀土開採領域的主導地位,令人震驚,麥克尼爾指出,中國約佔全球稀土礦開採量的70%,但其精煉產能卻佔全球的90%以上。中國生產了全球92%的釹鐵硼(NdFeB)磁鐵,從潛水艇到特斯拉,各種產品都使用它。這種主導地位並非偶然。中國對稀土加工提供補貼,專注於整個供應鏈的全球收購,其生產規模擴張速度遠超西方國家審批和發放單一礦山許可證的速度。
而美國國防部和能源部已提供撥款,川普2026財政年度預算也旨在擴大美國的採礦能力並確保關鍵礦產的供應。但與中國的領先優勢以及長期以來對該行業的工業控制相比,這一切仍然相形見絀。
中國很早就果斷地進入了非洲和拉丁美洲,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玻利維亞和智利政府合作,投資港口、鐵路和煉油基礎設施。相較之下,美國在這些議題上的努力和參與卻是零散的,而且以價值觀為先,優先考慮透明度和治理,這些確實很重要,但在關鍵礦產問題上卻收效甚微。即使是最近與烏克蘭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簽署的諒解備忘錄,目前也只是像徵性的,受到這些國家衝突和不穩定局勢的阻礙。
倫敦會談和近期貿易協議的進展為稀土項目贏得了時間。但沒有戰略的時間不會有成果,中國的許可製度依然完好無損,其數據需求也絲毫未減,國防領域仍然被拒於門外。同時,美國國會威脅撤銷清潔能源和產業政策資金,這可能會使稀土計畫在獲得發展動力之際陷入停滯。
麥克尼爾表示,美國現在必須將關鍵礦產視為地緣政治力量的工具,而非商品。中國已經這樣做了。擺脫其控制需要的不僅僅是採礦許可證和短期資金。它需要一個連貫的長期策略,以建立完整的供應鏈,不僅包括國內能力,還包括可靠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從採礦和精煉到磁鐵生產和回收,每個環節都必須透過有針對性的投資、許可改革和策略協調來加強。
1項成功且可持續的政策,需要歷屆總統的共同承諾。美國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與盟友和夥伴接觸。像剛果民主共和國、智利和印尼(以及其他國家)這樣的國家需要建立以融資、技術轉移和關鍵基礎設施投資為支撐的持續夥伴關係,而不僅僅是我們關於治理的說教。
麥克尼爾認為,中國為期6個月的出口緩衝期並非解決方案,而是壓力測試。它揭示了美國最終能否集中精力採取行動,還是會再次陷入自滿。北京押注的是後者,他警告,華盛頓必須以緊迫感、團結精神和與挑戰規模相稱的策略來應對,畢竟留給美國的時間雖然尚有,但已不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