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科技大廠蘋果(Apple)正在考慮調漲秋季即將推出的新系列iPhone價格,以此配合新的功能和設計變化。
《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人士提到,蘋果希望避免將任何漲價歸咎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情況,因為大多數蘋果設備都是在中國組裝。據稱,即將在秋季發表的新款iPhone在設計和外型有明顯變化,其中包括超薄設計。
美國和中國週一(12日)同意暫停貿易戰中互相徵收的大部份關稅,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因吩坦尼貿易對中國徵收的20%關稅仍有效,另外還有10%的基準關稅。川普已將智慧手機和其他部份電子產品排除在對中國商品徵收的單獨對等關稅之外。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一直面臨美中貿易衝突的壓力,這對蘋果的供應鏈構成威脅,作為回應,蘋果在3月關稅宣佈之前就建立了一定庫存,並將美國市場的製造轉移到印度。庫克本(5)月稍早表示,4月到6月當季運往美國的iPhone大部份來自印度。
熟悉蘋果供應鏈的人士指出,對於蘋果最賺錢的高階手機,例如Pro和Pro Max機款,中國工廠將繼續承擔大部份生產。雖然印度廠有能力生產Pro系列機款,但印度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仍不足以支持中國目前能夠實現的大規模生產。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預估,蘋果去年在美國銷售的約6500萬支iPhone中,約有3600萬支至3900萬支是Pro或Pro Max機型。這些型號採用了更好的鏡頭和更大的電池。
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很難只是透過向供應鏈尋求進一步的節省,來彌補中國的關稅成本,這代表著除非蘋果能夠提高價格,否則該公司利潤率可能受到打擊。與此同時,公司高層對於將漲價歸咎於關稅持謹慎態度。
今年4月,1則新聞報導稱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可能很快向消費者表明關稅的影響,白宮稱這是一種「敵對行為」,亞馬遜也迅速回應稱,這個想法「從未獲得批准,也不會發生」。
這些情況使得蘋果開始考慮供應鏈內部人士所說的「最不壞的選擇」,藉由提高新款iPhone價格以保住利潤,並尋找關稅以外的理由來解釋措施。目前還無法確定蘋果可能會推出哪些新功能來證明漲價的合理性。
蘋果通常會在秋季推出新款iPhone,如果照先前的慣例,今年的機款將被稱為iPhone 17系列,目前市面上的iPhone價格,從基本款的iPhone 16起價799美元(約新台幣2.4萬元),到旗艦機iPhone 16 Pro Max售價1199美元(約新台幣3.6萬元)起。
庫克先前透露,公司預計現行的關稅政策將導致公司單季額外成本增加9億美元(約新台幣)。據報導,蘋果也正研究要如何將部份iPhone生產轉移到美國,但此舉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參與供應鏈規劃的人士表示,蘋果謹慎的預估,包括智慧手機在內的中國商品關稅,最終將高於印度、越南商品的關稅,這是蘋果產品的另外兩個主要生產國家。這也是為什麼蘋果在印度生產、出口到美國的智慧型手機轉型可能會加速。
去年,印度佔全球iPhone出貨量的13%至14%左右,今年這一數字預計將翻倍。科技研究公司TechInsights分析師庫瑪(Abhilash Kumar)表示,這仍不足以滿足美國和印度的需求,預計要等到2026年底或2027年初,印度將有能力滿足美印兩國的需求,但中國在零件採購方面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其他分析師的看法則更加謹慎,傑富瑞分析師表示,對於蘋果來說,兩年內要將印度高階iPhone的產量提高到4000萬支左右,將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