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從衍生性商品談林創辦人的企業家精神

2015/11/30 06:00

◎歐陽書劍

近幾年有好幾次由自由報系創辦人林榮三先生約見,每次兩個多小時的深談中,林創辦人總是不經意地流露出「拚面子」、「不能漏氣」的創業精神,在成功事業的背後,盡是全力以赴的鬥志與豪氣。然而,在一次談到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話題時,才讓我排列出這一位令人敬佩的跨行業報人,能夠叱吒風雲的關鍵密碼。

林榮三「台灣優先」的辦報理念受到普遍的追思與感念,不過他以精準的眼光及親力親為的毅力,成功打造跨足不動產、媒體及金融業的集團,也已留下經營獨到的篇章。多元化是企業擴張版圖的策略之一,但因不同行業所需要的資源條件不同,許多知名企業鎩羽而歸,林榮三先後創辦聯邦企業集團及自由報系,卻均能在劣勢下脫穎而出,其實正是台灣意識及創業精神的交互呼應。

自由時報誕生時,台灣政治仍在轉型期,林創辦人每日閱讀社論,引領言論走向,使自由時報伴隨台灣意識成長為第一大報,沒有自由時報的台灣言論市場,令台灣人不敢也無法想像。而就在自由報系開始成長的年代,集團旗下聯邦銀行於一九九一年底成立,在帶領自由時報邁向第一大報的過程中,由專業經理人經營的銀行,卻隨著金融業的高逾放危機,在二○○二年產生虧損,在林榮三督軍,並正式交班給第二代後,終於回到穩健成長的軌道;相較於同期成立的多家被購併或倒閉之新銀行,林榮三並沒有漏氣。

林榮三用人不疑,他尊重專業的態度也眾所皆知,但他對專業的了解,可能超出一般人的想像。除了談起房地產市場信心十足,他對高度專業的銀行經營,也沒有傳統企業主跨足金融業的陌生,不僅對銀行投資部門的業務有深入了解,也清楚投資債券及金融商品的獲利模式。

林榮三對獲利很在乎,但對風險更有深刻認知,除了一般的利率、匯率等投資風險,甚至再投資風險,及歐、美經濟現狀,均能侃侃而談,並追根究底至金融操作細節。有一次聊到衍生性金融商品時,林創辦人持續追問避險的實務做法及複雜的商品組合,專注程度更勝大學生。

即使是在邁入七十歲以後,林榮三仍清楚掌握事業版圖的脈動,幾次私下聊天,總是從關心台灣未來發展開始,但他也會分享企業經營理念,除了打拚的過程與態度,更談及經驗的累積,並不時及於經濟與金融的理論與意見交換。不認輸的信念、全心投入之外,充分了解核心業務,同時持續分享與吸收專業知識,和時代一起成長,可能是林榮三站穩事業根基的關鍵。

做為一個台灣人,林創辦人為台灣主體維護自由發聲的多元空間,已掙足面子;而擔任企業家的角色,也絕不漏氣。這些除了因為與生俱來的企業家精神外,在精準判斷的背後,還有著從不止息的學習過程。

有人說,對企業家來說,事業只有更大,沒有最大;我一直好奇,做為企業集團創辦人的林榮三,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有一次就這麼直白的問了他,「創辦人事業這麼大,國外到處都可以走,台灣不管怎麼變,也不會影響到創辦人的家族,而且創辦人這麼有企業家精神,為什麼不會想在中國擴張版圖?」

林創辦人明瞭我在問自由時報的言論走向,他站起身望向辦公室外的基隆河用台語說,「如果這棟大樓外面都是受苦的台灣人,只有我坐在這裡面享受,這樣也沒什麼趣味」,然後瞇著眼看著我輕聲地說,「你說是不是這樣?」這時候的他,應該已不只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