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運研所:成本、缺工、兩岸問題 卡住國輪政策

2024/04/21 05:30

台船去年導入精密科技打造「環海翡翠輪」(Green Jade)海事工程船,為台灣首艘自建全迴旋大型浮吊船,也是亞洲第二大風電工程船,目前已完成31座水下套筒式基礎安裝作業。(台船提供)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我國自七○年代啟動國貨國運、造船融資、國輪汰舊等長期計畫,但因商船建造面臨成本考量,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分析,除了我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禁止國家直接補貼商船限制外,國輪國造還受限於成本、缺工及兩岸關係等關鍵因素;未來待國家整體政策規劃,才有可能推動國輪國造。

台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十五年前曾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台灣貿易一九七○年代起快速成長,但國輪船噸有所不足,一九七七年起政府著手航運發展政策,確立國輪國造、國輪國修、國貨國運等方針;但一九八七年配合海運自由化政策,也面臨商船隊擴充計畫遭遇停滯,成長受挫,一九九○年政府廢除相關獎勵投資條例後,國輪經營環境不如外籍輪船,導致紛紛出走,國輪在數量、總噸數與載重方面皆大幅衰退。

交通部運研所運輸工程及海空運組組長賴威伸直言,國輪商船建造跟營運不如外輪,最大因素在於「成本考量」,如部分小國小島利用免稅、免登記費、免註冊費等優惠,大量吸引各國商船登記;船員方面,登記為國輪就得要聘僱大量本國籍員工,但國內船員大量缺工,勞動法規也讓本國船員成本較外籍船員還高。

還有一個最關鍵因素是「兩岸」的政治環境,導致台灣國輪航行受到限制;賴威伸表示,掛著台灣國旗的商船,可能面臨部分國家港口以「一個中國」立場刁難,如古巴、北韓等,因此國內大型海運公司紛紛在海外設分公司,掛上外國旗幟航行。

賴威伸還說,台灣自二○○二年起加入WTO,海運自由化、國際化趨勢,限制會員國不能直接補貼航運商船公司與造船等,其他國家因提早發展國輪造船而未受影響,台灣則錯過扶持產業時間點;另兩岸政局若緊張時,國輪還有戰爭動員義務,國家可徵收突破封鎖。種種因素考量下,導致我國國輪發展不如外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