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救而後人救 台船基隆廠得先改革

2024/04/21 05:30

台船營運陷入困境,董事長鄭文隆提出振興我國商船產業政策措施,但是台船自身問題也得先解決。(資料照,台船提供)台船營運陷入困境,董事長鄭文隆提出振興我國商船產業政策措施,但是台船自身問題也得先解決。(資料照,台船提供)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台船營運陷入困境,董事長鄭文隆提出振興我國商船產業政策措施,但是台船自身問題也得先解決。據透露,每年虧損達六億元的基隆廠,三十多年來屢被政府要求檢討,台船也有意改革,但一遇到選舉等政治議題就被擱置;如今,台船呼籲政府鼎力相救,也必須先解決問題來自救,只有雙管齊下,才能縮短重生時間。

業內人士指出,台船基隆廠以生產三千TEU(二十呎櫃)以下船舶為主,與高雄廠相較,基隆廠設備較為老舊,且造船必須要使用到的鋼板,高雄廠就在中鋼隔壁,基隆廠需多一筆運送費,墊高造船成本;而基隆天候較高雄不穩定,恐影響造船工期,加上北部人事費用較高,諸多成本考量下,台船多會選擇在造船成本較低的高雄廠造船。

台船基隆廠面積約三十五公頃,向台灣港務公司承租,每年必須繳交租金;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台船基隆廠退租,港務公司還可活化土地、做更有效地利用。

基隆廠年虧6億 占台船虧損兩成

過去台船有獲利,還可養基隆廠,但如今連年虧損,基隆廠的負擔更形嚴重;業內人士推估,台船基隆廠每年虧損達六億元,以去年台船本業虧損二十八.三六億元,基隆廠就占約兩成。

台船多次有意對基隆廠進行改革,最近一次是在二○二二年進行「基隆廠改造計畫第二次滾動式討論」,主要以縮減人力的方式,並遇缺不補,也計畫將基隆廠員工南調高雄、轉調轉投資事業或優退等,但立即遇到強大阻力。事實上,台船在二○○八年民營化且上市,已屬於官股企業、不是國營事業,如何解決基隆廠問題,將是振興台船的重要關鍵。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