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強打補教業 反催生黑市

2023/07/22 14:37

中國《雙減政策》執行至今,補教業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地下化,更高的學費和更需人脈引介的家教師資,使資源反向重分配給中上階層家庭。(法新社)中國《雙減政策》執行至今,補教業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地下化,更高的學費和更需人脈引介的家教師資,使資源反向重分配給中上階層家庭。(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為禁止補教機構「資本化」運作,中國2021年推行《雙減政策》,以限制補教行業,但結果不僅未見效,反催生更多黑市,許多家長出於對子女學業的焦慮,仍舊偷偷讓他們繼續補習。

2021年7月24日,中國頒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指示境內各機構減少中、小學生作業量,及將所有已註冊的校外培訓機構轉為非營利機構,限制校外培訓產業收益。

這項《雙減政策》效果確實卓著,產值近1000億美元(新台幣3.1兆)的補教業受到嚴重打擊,多間公司倒閉或者裁員,儘管如此,中國的高考制度未變,每年仍有超過1000萬名的學生參加考試,學生面臨沉重升學壓力,不少家長私底下仍與補習班接觸,偷偷讓孩子繼續補習。

中國起初以「公平的名義」打擊補習,但隨著地下市場的蓬勃發展,政府「逐漸對此視而不見」。如今,輔導服務通常通過微信上的群組進行協調,而老師通常直接在家中或在一些指定地點幫學生上課。

在上海1家電子商務公司上班的40歲王媽媽表示:「我們的負擔根本沒有減輕」。她的小孩目前國小5年級,補習面授的費用已增加了足足50%,每節課目前要價300至400元人民幣(新台幣1313至1750元),隨著課業日益繁重,未來補習的費用只會一直增加。

上海目前的補習費,每年輕鬆超過10萬元人民幣(新台幣43.7萬元),許多人開始指責這項政策加劇社會不平等以及生育率低下等問題。分析指出,較貧困的家庭無力承擔補習費,可能導致他們的孩子未來在求學以及職涯路上處於弱勢。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駐香港分析師Andy Xie表示,這個結果是由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所致,許多家長不希望他們的小孩未來從事需要弄髒雙手的工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