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工廠的厄夢 馬斯克卻海撈一筆

2023/04/21 07:02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將向欲進口到歐盟的產品課徵碳關稅。(法新社)

企業每排放1噸溫室氣體 要取得1單位碳權相抵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長期致力於降低碳排放量的歐盟(EU),預計將從2023年10月逐步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稱作碳關稅,並於2026~2027年全面實施,CBAM針對進口到歐盟的碳密集型產品,如:石化燃料、水泥、鋼鐵等高碳排產業,收取相對應的碳成本,進口商需購買碳權,產品才能進入歐盟。

設定碳權機制是為了讓企業以行動支持減碳,因為企業每排放1噸的溫室氣體,就需要取得1單位的碳權來相抵,企業也可以向市場賣出多餘的碳權來獲利,這將促使各企業投入減碳行動的行列,達到減碳的最終目的。

由於特斯拉屬於綠色產業,使馬斯克得以運用手中的碳信用額度獲利。(路透)

特斯拉出售碳信用額度 收入543億元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正是善用碳權機制的大贏家,不過並不能完全說特斯拉是賣出「碳權」獲利,更準確的說法是因為電動車屬於綠色產業,因此特斯拉可以獲得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s),也因此,無法低於政府規定的碳排標準、又不想被開罰的汽車製造商便會向特斯拉購買這些額度。

特斯拉基本上是免費獲得這些額度,也就代表著賣出這些碳信用額可以獲得100%的報酬,因,此即使特斯拉的電動車業務目前已由虧轉盈,但出售碳信用額仍是特斯拉重要的收入來源,據統計,2022年特斯拉光是出售碳信用額的收入就高達17.8億美元(約台幣543億)。

雖然特斯拉透過碳交易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但或許並非長遠之計,隨著各車廠近幾年陸續推出自家電動車款,對碳排放額度的需求恐逐年減少,如:曾為最大買家的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因轉型策略,目前已不再向特斯拉購買碳信用額度。

出售碳信用額度是特斯拉重要的收入來源。(法新社)

歐盟碳權價格 每噸已逾100歐元

基於各國更嚴格的氣候政策、投機者炒作碳權價格,再加上全球能源價格飆升,以積極推動綠色政策的歐盟為例,2月碳權價格首度突破每公噸100歐元(約台幣3352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也代表業者需要支付的排碳成本越來越高。

不過,目前各國碳稅定價的落差也不小,紐西蘭約70美元(約台幣2137元)上下;瑞士碳稅約130美元(約台幣3968元),新加坡的碳稅則落在4美元(約台幣122元)左右,但預計2026~2027年將提高至33美元(約台幣1007元);加拿大則是預計將最低碳稅每年提高12美元(約台幣366元),預計2030年達到136美元(約台幣4152元);最便宜的是韓國、南非,碳稅目前還低於20美元(約台幣610元)。

目前各國碳稅定價不一,其中又以歐洲地區的碳稅最高。(法新社)

台灣2024年 對排碳大戶收碳費

在全球更積極推動氣候政策的同時,碳權、碳交易在未來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根據國際碳行動夥伴(ICAP)2022年統計,全球已有34個區域與國家實施ETS碳排放交易體系,另外還有14個國家或城市正在規劃,目前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在中國,管控約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其次為歐盟(20億噸CO2e)。

至於台灣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也已三讀通過,預計最快2024年起,針對年排碳量超過2.5萬公噸的排碳大戶開徵碳費,包含電力、鋼鐵、石化、化材、水泥等產業,目前訂定的碳費收取標準約略300元/噸左右,藉此鼓勵業者發展低碳與負碳排技術與產業,以期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台灣最快2024年向排碳大戶開徵碳費。(美聯社)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