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藍營批「三倍券之亂」:發放最慢、金額最少、限制最多、效果最小

2020/07/17 10:45

國民黨智庫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痛批「三倍券之亂」,不但發放最慢、金額最少,且限制最多、效果最小。(記者施曉光攝)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蔡政府為了振興經濟而推出的「三倍券」已經上路,國民黨智庫今日召開「既沒效率又沒效益的『三倍券』之亂」記者會,痛批「三倍券之亂」不但發放最慢、金額最少,而且限制最多又效果最小。

 國民黨智庫經濟財政組召集人林祖嘉指出,相較香港、澳門、美國、日本、韓國、澳洲、新加坡等國家或地區因應新冠疫情所發放的補助金額,中華民國最少,而且發放時間最慢,而且領取方式令人眼花,而且使用限制非常多,效果又不大,比較其他國家發放的現金、消費券,「三倍券」除了流通性最低,發行成本、行政成本、替代性與經濟效益都偏高。

 根據林祖嘉評估「三倍券」的效益,除了因為總金額約460億元太小,效益有限,由於發放時間太慢,現在報復性消費(偽出國),並不需要「三倍券」的刺激,而且幾乎沒有人要綁行動支付,大家預先登記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不用排隊領取實體券,但最終還是有人在排隊,或是因為網路當機,浪費大家的時間,從消費的循環效益來看,應該是愈早花愈可以創造更多的乘數效果。

 文化大學全球商務系兼任副教授杜震華則指出,蔡政府捨棄全面且有效的行政系統殊為不智,因為若透過各縣市村里長發放,7760個村里長平均每人負責1144戶,若動員14.28萬個鄰長發,每個鄰長也才負責62戶,只要1、2天就可以發放完畢,但現在分配給1322個郵局發,每個郵局要服務6712戶,是里長發放的6倍,鄰長發放的108倍。

 杜震華認為,電子支付綁定會產生「消費限制不同」的矛盾現象,因為電子支付綁定沒有限制消費範圍,對領取實體券的民眾並不公平,政府迄今也未加以說明,他並質疑,民眾在本月15日以後可以使用「三倍券」,但收券的商家必須等到23日以後才能到銀行或郵局兌換現金,造成許多微小企業發生現金周轉的困難,造成「三倍券」效果打折,顯示政府政策設計的不接地氣。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表示,政府施政最好不要有意識型態限制,否則施政上就會自我設限,「三倍券」發放可以用「得不償施」形容,可能還要派網軍寫文章稱讚,透過媒體置入行銷,為何不直接發2000元到民眾帳戶?或透過類似投開票所發放,一天內超過9成的人都可以領到,而且只要稍微有點腦筋的人都很清楚,原本有很多簡單方法發卻不用,就是要發明有很多爭議的「三倍券」,而原因就是意識型態自我設限,「別人吃過麵,我就不能吃麵」,「非常可悲」。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