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昨舉辦集團年度科技日,創辦人郭台銘驚喜現身,儘管不發一語,仍讓活動增添話題性。董事長劉揚偉會後受訪表示,AI發展已成為各國推動能源、數據中心、製造與供應鏈重構的關鍵動能。鴻海正透過「類科學園區」、次世代資料中心合作與電動車在地生產等布局,推動與美國、日本、法國等夥伴的全球合作。
劉揚偉說,鴻海與電電公會在美國、墨西哥等地推動的「類科學園區」,獲得各國正面回應,能協助台灣企業成為當地產業鏈的一部分,也能在關稅等談判中替政府提供槓桿。也因AI需要龐大與穩定的電力,他觀察到台灣能源政策已開始出現轉圜,核能可望受到相關討論,「雖然我沒有參與決策,但確實感受到有一些變化正在發生」。
在美打造下一代AI基礎設施
鴻海昨也宣布,將與OpenAI合作聚焦下世代AI基礎設施硬體的設計工作,強化美國製造。劉揚偉表示,此項計畫會以OpenAI龐大模型訓練經驗作為依據,針對現有資料中心在電力、散熱、崩潰風險等問題進行系統性重構,打造整合電力、散熱與IT的新架構。
劉揚偉提到,此新架構初期研發工作會在美國加州進行,並在集團北加州辦公室建立專屬實驗室,未來量產地點最可能落於俄州,集團雖將當地廠房出售給軟銀,但仍由鴻海負責營運,屬於商業分工的一部分。集團現在每週可以打造近1000組AI機櫃,且數量持續成長。
Model A電動車供應日本市場
劉揚偉觀察,日本文化謹慎、節奏慢,雙方以「鴻海速度+日本品質」互補,優勢將在新世代電動車Model A逐步呈現。此款電動車將由日本團隊主導工程,並在當地成立公司服務日本客戶,最終將推動在日本量產。
劉揚偉看好「在地為在地」的商業模式將成為全球趨勢,無論是OpenAI在美國的線纜與零件供應,或日本的電動車製造,都依循這個方向。AI推動能源與供應鏈的重整,各國都在尋找穩定電力、人才與製造能力,「鴻海的角色,就是把速度、製造力與全球夥伴整合起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