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副總統蕭美琴昨出席第29屆台北紡織展開幕典禮,談到台灣紡織業是最早在國際市場打出口碑並建立信譽的產業之一,現在「MIT」3個字已成為高品質與創新的代名詞,展現我國在機能與科技布料上的成就。
蕭美琴指出,紡織產業近年在「創新」與「永續」2大方向展現強大企圖心與行動力。政府推動「百工百業AI應用計畫」,協助業界在產品開發、品質管理與生產效率等面向導入人工智慧,讓智慧製造成為產業核心競爭力。
儒鴻:第4季營運有挑戰
紡織大廠儒鴻(1476)董事長王樹文昨表示,公司今年前3季營運表現穩定,儘管第4季狀況不至於太糟或惡化,但還是「非常有挑戰性」,主要變數仍在於美國假期銷售與通膨對消費力的影響。若通膨壓力導致美國購買力下滑,假期銷售不如預期,明年首季訂單就可能受到波及;目前公司手中訂單仍在合理水準,但能否順利出貨,是第4季挑戰所在。
集盛:策略性停開產能
加工絲廠集盛(1455)董座蘇百煌指出,目前全球景氣仍不確定,品牌商下單態度趨保守,進而導致上游產生庫存壓力。集盛對此策略性停開部分產能,避免為了接單而壓低價格、傷害利潤。
蘇百煌說,從今年4月以來,台灣電價上調使紡織業壓力倍增,能源和人力是最大的成本來源,而成本上漲又是全球產業趨勢、無法避免,公司唯有朝高質化方向提升競爭力,積極開發創新產品應戰。
新纖:生意辛苦但永遠有機會
化纖大廠新光合纖(1409)董事長吳東昇則談到台灣在聚酯粒進口來源結構上,已明顯受到中國廠商滲透,但儘管產業環境艱難,在策略轉型與創新下,可望助攻明年營運表現,「生意永遠辛苦,但也永遠有機會。」
吳東昇說,美國近期對化纖產品加徵25%關稅,使當地供應商順勢漲價15%,美中貿易緊張帶來的成本傳導效應,已使全球聚酯市場產生結構變化,台灣業者須同時面對中國低價滲透與區域市場轉移的壓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