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信銀總經理丁偉豪感慨以專業經營,卻常遭政治誤解扭曲。(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

在公股金融老將擔任經營團隊後,陽信銀行很快就轉虧為盈。(記者王孟倫攝)
一家只有6間分行的地方信合社轉型成為全國96間分行的商業銀行,在全球金融海嘯期間雖然受到衝擊,但仍然站穩腳步,深耕台灣進而佈局亞洲。這家由信合社轉型的銀行是如何變身的呢?背後又有哪些秘密?
林彭郎和丁偉豪這2位來自公股銀行的金融老將投入這家銀行的經營,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介入後不到2年就達成目標,彌平金融海嘯的創傷。今年的成績更是亮眼,截至8月底,稅後獲利10.02億元,預計在2015年申請上市。
金融圈歷練逾40年
這家銀行就是最近在電視上頻繁打出廣告的陽信銀行,而加入經營的2位金融老將:出任董事長的林彭郎曾任省政府財政廳二科科長、土地銀行總經理、農民銀行、農業金庫與財金資訊公司的董事長等,金融管理及實務經驗逾46年;擔任總經理的丁偉豪曾歷任農業金庫總經理、農民銀副總經理、土地銀行主秘等,金融圈歷練達40年。
他們加入陽信銀行後,陸續邀請許多原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等公股行庫的專業經理人擔任副總經理、主任秘書、經理職務,以專業打造經營團隊,充分授權,專注以客戶服務為導向,營運績效因此大幅進步,這兩年不僅在存放款上大幅成長,並且帶動銀行整體業務,創造許多實績。
不過,在艱辛的改革過程中,總經理丁偉豪很感慨陽信銀行常因外界的誤解,受到抹黑與攻擊。他舉例,陽信銀行在今年7月於中國上海設立租賃子公司且開幕,也是陽信第1個海外據點,但就有媒體報導,陽信轉投資上海租賃公司,是立委薛凌主導,想要造成銀行是由政治人物操盤的不專業印象。
大股東從未干預業務
丁偉豪表示,實際上,從他進入陽信銀之後,業務與人事全都由其經營團隊主導,薛凌雖是大股東,但在陽信不僅沒有任何職位,更從未參與業務或干預人事!他強調,「薛凌從未參與或主導陽信上海租賃公司籌設事宜」,這樣的傳說,不僅是錯誤也非常不公平,更等於抹殺經營團隊在籌設期間所做的努力。
丁偉豪強調,陽信銀行是一家公開發行公司,擁有13萬名的股東,政治理念上藍綠皆有,並非是特定顏色的金融機構;為所有股東創造最大權益,是經營團隊最重要努力的目標之一。
他說,來到陽信之後,便開始思考,面對台灣金融市場的過度競爭,跨出海外市場布局是必然的選項。而到上海設立租賃子公司,從提出申請到完成設立與開業,歷時1年多的時間,才成為本國38家銀行中第15家赴中國設立融資租賃之金融機構,並沒有比別人來得快,這一路走來,反而顯得「千辛萬苦」。
丁偉豪指出,到上海設租賃公司是跨出海外的第1步,陽信也正在積極評估前往越南、柬埔寨、緬甸等亞洲國家設點的可行性,希望未來有台灣人的地方就會有陽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