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保單去年解約給付達1.25兆元,今年前8月壽險保單解約8,427億元,年增20%。(資料照)
記者吳欣恬/專題報導
美元強勢,加上利率維持高檔,使得美債殖利率持續飆高。因此,越來越多投資人將資金投入債券或其他金融商品,過去受歡迎的類定存保單或利變型商品不再有吸引力,壽險業去年中開始的保單解約潮未見平息。
根據統計,今年前8月壽險保單解約8,427億元,年增20%;其中,新台幣保單解約約4,271億元,外幣保單解約約4,156億元。光是前8月外幣保單解約已接近去年整年的解約金額,也是解約金額年增20%的主因。
前8月壽險保單 解約達8427億
對此,壽險業者分析,美國聯準會(Fed)去年展開一連串暴力升息,新台幣也隨之貶值,壽險保單解約潮從去年7月開始,連續6個月解約金額突破千億元,全年解約給付達1.25兆元,創下史上新高;今年美元維持高利率,從5月開始已連續4個月保單解約給付超過千億元,全年估破兆元。
受到解約給付增加的影響,今年前8月壽險保單總給付高達1兆5,489億元,其中54%來自解約;相較去年同期增19.23%。以個別月份來看,今年3、5、7、8共4個月的保單總給付都突破兩千億元。
美國聯準會7月再升息1碼,使8月外幣保單解約攀上約680億元,為今年單月新高,也使得8月保單總給付升至2232億元。
保單解約 資金轉向債券或ETF
美元升息為何會帶動保單解約潮?業者表示,主要由於過去10年壽險業推出許多類定存的保單商品,吸引許多投資人將資金投入購買保單,壽險業賺得滿手現金。但這些保戶一開始看重的就不是保單商品帶來的保障,而是獲利能力。
於是2022年聯準會升息,迎來高利率時代,儲蓄險和利變型保單吸引力不再,加上美國長年期公債殖利率飆高,這些投資人也就紛紛解約,將資金投入債券或債券ETF等金融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金融市場近三年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大受投資人歡迎,2021至2023年不到3年的時間,資金規模一舉增加1.47兆,漲幅84.5%。專家不諱言,部分投資人解約舊保單後將錢投入ETF,尤其是配息周期短的高股息商品,更是大受歡迎。
保單難以獲利吸客 壽險業須轉型
壽險業主管就表示,未來保單商品無法再靠獲利吸引客戶,商品設計和行銷的策略都要調整,加上2026年國內保險業要接軌IFRS 17和ICS,壽險業這一兩年都轉為銷售長年期、保障型商品,才能有利接軌累積CSM。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