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六大改革 強化台股競爭力

2007/10/15 06:00

交易費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證交所董事長吳榮義表示,台股表現的好與壞,當然直接影響到證交所的競爭力,兩者密不可分。股市表現好,成交量大,本益比高,願意掛牌上市的公司多,這對證交所相對有利;反之,如果證交所收的交易成本高,或是新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募股)的費用高,也會影響股市交易,新股IPO減少,股市競爭力隨之降低。

事實上過去一年多來,台灣證交所發覺本身的競爭優勢正不斷流失,尤其面臨來自香港、中國及新加坡等華人地區交易所強大的競爭,內部也進行討論並提出新的改革措施,在吳榮義走馬上任之後,推動的腳步更加積極。

根據證交所內部的研究,面臨最大的危機就是邊緣化,證交所憂慮的大多數為發行面的問題,其中台商紛紛赴海外上市以及上市公司家數減少,列為首要改善工作。

證交所指出,目前要吸引企業至台灣證交所上市,大致要加強六大方向,包括放寬上市條件及縮短上市流程、提供良好的募資環境、交易系統的改革、提升國際化程度、提升產業發展及企業規模以及提高證券市場靈活度。

證交所過去一年已經陸續修改多項法令,包括豁免上櫃轉上市的集保義務以及放寬櫃轉市股權分散的方式,並簡化審查書件程序等,以放寬上市條件及縮短流程。另外台灣的募資環境,有低廉的發行成本,遠優於香港及中國,也有優惠的交易手續費,相對鄰近亞洲國家來說,可以說是最具競爭力的。

在提升產業發展及企業規模方面,證交所將加強扶植大型及國際知名度高的企業上市,並重點發展台灣企業特色,例如台灣以電腦資訊王國著稱,可望吸引相關廠商掛牌,產生群聚性。

證交所也指出,其實東京證交所也面臨類似股市空洞化的危機,例如跨國企業包括蘋果、IBM等紛紛撤出,1991年外國企業共有127家,到今年只剩26家,交易長期低迷下,東京證交所也面臨相當大的挑戰。

另外在新加坡證交所方面,由於位處東南亞邊緣,交易量及週轉率也是長期低迷,因此本益比低導致募資活動少,而且新加坡股市企業群聚性不明顯,也沒有較知名的企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