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反詐騙〉投資詐騙橫行 專家:加強前端防堵

2023/10/15 05:30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姜長志表示,人頭帳戶被告多是民眾外洩、出租銀行帳戶,政府應將防詐等內容都納入數位素養教育。(資料照)

記者歐宇祥/專題報導

詐騙越發猖獗,又以投資詐騙最氾濫,民眾盼提高刑責以遏止詐騙。不過,專家指出,詐騙主謀多在海外,提高罰則成效不大,應是行政部門加強前端阻詐機制、增加詐騙成本,並加強全民防詐教育,也期望「科技偵查法及保障法」儘速通過,賦予檢調更多查詐利器。

根據警政署統計,今年前5月投資詐騙案超過3,000件,案件年年增加,且受害金額恐還有「黑數」。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姜長志直指,第一線檢調接獲的詐騙件數持續增加,問題出在行政機關對銀行、電商平台乃至電信業的前端防詐機制做得不夠;詐團手法更新快,查案工具卻受限「科技偵查法」卡關而不足。

「科技偵查法」卡關 查案工具受限

雖然相關部會持續推進防詐措施與宣導,但姜長志認為,金管會對加密貨幣、銀行業者的規範應可強力,如強化對帳戶異常行為監管、更即時凍結人頭帳戶等,都能讓檢調追查更快速;數位部對電商平台的防詐措施要求也可再加強,行政機關不應讓民眾只能寄望司法嚇阻詐騙。

資安專家劉彥伯也表示,Meta等平台的投資詐騙廣告已建立下架機制,顯示政府防詐有一定成效,但詐騙案涉及金管會、內政部警政署、NCC等,各單位卻各自為政,恐令效率不彰,應由政府輔導第三方單位,擔綱政府、平台溝通橋樑,會更有效率。

劉彥伯指出,詐騙難以完全、快速杜絕,但有許多科技手段能增加詐騙的困難度,一旦成本提高、失敗率上升,詐團很快就會放棄,但詐騙手法更新快、防堵手段也須及時更新,相關各部會卻常想一招走天下、不想增加科技防,因此跟不上詐團速度。

另,民眾的防詐、數位素養不足,也是詐騙橫行關鍵因素之一。姜長志說,人頭帳戶被告多是民眾外洩或出租帳戶、密碼,導致帳戶遭詐團利用,顯示民眾對金融資訊的保護意識過低,民眾對詐騙的辨別能力確實薄弱,政府應將防詐等內容都納入數位素養教育。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