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投資趨勢〉全球經濟邁入新框架

2023/09/04 05:30

全球貿易環境從各國相互合作轉為競爭,但是造成商品價格無法回復低廉水準,將造成結構性通膨。圖為美國洛杉磯港。(法新社)

■高君逸

從1990年代以來全球貿易的加速發展,加上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崛起,造就過去30年的全球經濟黃金時期。在此時期,由於各國競相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使得商品得以在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進行製造,再運往世界各地銷售,消費者可用較便宜的價格取得商品,也使得全球通膨持續維持在較低水準。而各國央行在貨幣政策上,也可取得較大程度的彈性,因此期間雖經歷2000年科技泡沫及2008年金融海嘯等系統性風險,全球央行均得以透過加大貨幣寬鬆政策來提振經濟。

不過,這樣的全球化經濟框架在近年來已經開始逐漸崩解。成熟國家開始體認到外國廉價商品對於國內經濟所造成的負面衝擊,包括製造業持續外流,經常帳赤字持續擴大,國家競爭力亦開始下降。從2017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就開始擴大貿易壁壘,包括對中貿易制裁,也針對鄰國包括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諸多進口商品提高關稅。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加上2022年烏俄戰爭,全球供應鏈中斷更是促成了新經濟框架的形成。

貿易環境改變 全球面臨結構性通膨困境

在新經濟框架下,全球貿易環境從各國相互合作轉為相互競爭,各國政府提出各項獎勵措施,吸引製造商至當地設廠生產。然而製造商由於分散投資、成本提高,商品價格無法回復至過去一般的低廉水準,亦將造成結構性通膨。結構性通膨將迫使全球央行一改過往的寬鬆貨幣政策,轉而採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持續擴大,此舉也將使得企業及消費者貸款意願降低,從而壓抑當地經濟增長。整體而言,在新經濟框架之下,全球經濟短期內將面臨結構性通膨及低經濟增速的困境。

然而,我們不認為新經濟框架是全面性的去全球化浪潮,畢竟依照過往全球化所引領的甜美結果,各國執政者仍希望最終能在合作與競爭之中達到平衡,新經濟框架應只是平衡前的過渡情勢。不過,現階段從美、中、俄及歐盟持續進行的政治角力來看,全球短期內仍難以擺脫新經濟框架所造成的影響。未來央行需儘可能地在抑制通膨與提振經濟的兩端取得平衡,貨幣政策的調整上將會更加靈活;企業主也應調整營運策略,優先思考如何降低營運成本,包括導入人工智慧與自動化設備等新技術來維持利潤率。

投資人應調整投資策略 慎選穩定獲利企業

在新經濟框架形成後,投資人也應該適時調整投資策略,藉以提高投資效率。債券市場在央行的長期貨幣政策調整下,利率將無法回復至過往的超低水位,未來債市表現將隨著央行貨幣政策的放鬆與緊縮而震盪加劇,公司債亦應慎選資產品質較佳的投資標的,降低違約風險。在資本市場緊縮下,股票市場的波動亦將加劇,投資人應避開不計成本只求提高市占的企業,慎選可透過良好的企業模型,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實現穩定獲利的優質企業,方能在此大環境下,取得較佳的投資勝率。

(作者為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