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國際財經〉爭議連環爆 大型科技公司招嘸人

2019/09/23 05:30

在大型科技公司工作曾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但隨著這些公司屢屢發生醜聞,又推崇長時間工作的文化,加上年輕人努力追求工作與享受生活的平衡,使他們的吸引力正在消退。圖為舊金山海灣大橋旁的Google標幟。(美聯社)

編譯盧永山/特譯

在大型科技公司工作曾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因為他們提供披薩站、健身房、豪華氣派的總部和誘人的高薪,但隨著這些公司屢屢發生醜聞,又推崇長時間工作的文化,加上年輕人努力追求工作與享受生活的平衡,使他們的吸引力正在消退。

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擔心政府罰款和公關緊急事件,但他們最大的問題可能是無法招募到和留住有才華的員工。近來,一些備受矚目的離職者紛紛公開他們對原任職公司的抱怨,同時大型科技公司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正在消退。

屢爆醜聞 有才華員工留不住

例如,2018年參與領導Google逾2萬名員工罷工,抗議該公司對性騷擾事件處理方式的惠特克(Meredith Whittaker),在今年7月宣布她將離開Google,以專注她在紐約大學「AI現代研究所」(AI Now Institute)的工作。今年4月惠特克就被告知,若想繼續留在Google,就得放棄在「AI現代研究所」的工作。

今年8月,一份匿名的員工備忘錄在Google內部傳開,這份題為「我不會在產假之後回到Google,原因如下」的備忘錄,指控1名經理涉嫌歧視。

根據CNBC最近的一則報導,該報導引述臉書招聘人員談話指出,在去年英國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洩漏臉書用戶個資的醜聞爆發後,臉書一直很難爭取到畢業生效力。但臉書對此予以否認。

政治風險 求職轉向新興公司

該報導指出:「截至去年12月,臉書向頂尖大學應屆畢業生提供全職職位的接受率,已從2017-2018學年的平均85%降至35%至55%之間。」報導還指出,求職者紛紛從臉書轉向其競爭對手(包括Google),或Airbnb、Stripe和Lyft等新興公司的門下。報導說,這是求職者對道德和政治的擔憂所致,也與臉書作為一個品牌在年輕人當中的重要性有關。

有些科技公司最初曾是大膽的初創企業,員工在公司裡可以獲得自主權、創造力和影響力,如今這些公司已變成像政府一樣的全球官僚機搆。由於筋疲力竭的千禧年世代開始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長時間工作的文化已失去了吸引力。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估計,88%的千禧年世代希望為價值觀與自己一致的公司工作。

前Google高級職員,目前擔任奧米迪亞網絡(Omidyar Network)技術與社會解決方案實驗室主任的德瑞克華特(Sarah Drinkwater)表示,一些科技公司在英國脫歐公投和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所扮演角色的曝光,揭露出許多有趣的問題:虛假信息,偏見,不公平等。科技公司員工看到了這些事情之間的關係,希望對此做點什麼。

待遇優渥 城市生活成本更高

德瑞克華特表示:「過去如果你想在一家數位公司工作,尤其是一家全球公司,你只有幾家公司可以選擇,但現在有很多選擇,包括Spotify或Monzo。此外,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希望從工作中找到更多目標。這種目標可以有多種定義,通常不外乎是讓自己更有遠見或更有個人影響力。由於員工人數龐大,這兩點在大型科技公司都被稀釋了。如果科技公司員工不希望自己像是大型機器中的一個齒輪,他們再也不必忍受下去。」

儘管科技公司員工的待遇仍很高,根據Hired.com的數據顯示,全球科技公司的平均年薪為13.5萬美元,但科技公司對其所在城市生活成本的扭曲,大大地抵消了員工領到的優渥待遇。

最近被Airbnb任命為歐非中東創意總監的文斯(Edward Vince)表示:「錢永遠不夠。到了舊金山後,你很快了解到,提供給你的驚人薪水和生活方式,其實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妥協,而且不會以你想像的方式讓你致富,尤其是當你了解到生活成本的時候。我們去年在育兒方面花了4萬多美元。」文斯5年前去了美國,先是在蘋果公司工作,後來在臉書工作,如今已回到了英國。

單一文化 通常不與人們互動

大型科技公司缺乏多樣性也是一個問題。文斯表示:「矽谷裡是一種單一的文化。在你進辦公室之前,你通常不與任何人互動。你是與外界隔絕的,不用去體驗現實世界,但如果你在臉書工作,你應該要為擁有25億用戶的社群服務。但你對現實卻沒有任何看法。我發現這真的很讓人擔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