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數位憑證皮夾今年底推測試版 銀行、保險業有望率先應用

2025/02/24 17:03

數位發展部推動「數位憑證皮夾」,手機就能存放各式證件。(資料照)數位發展部推動「數位憑證皮夾」,手機就能存放各式證件。(資料照)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數位發展部去年起推動「數位憑證皮夾」,手機就能存放各式證件,但不強制國人使用,民眾可自行決定要放入哪些證件。數發部數位國際司司長莊盈志今天表示,今年3月會在沙盒環境開始測試,12月預計推出App測試版,銀行、保險業者已表達導入意願,數發部也打算和超商業者洽談。

數位憑證皮夾除了便利之外,也有隱私保護的功能。舉例來說,民眾在超商買酒時,店員可能為了確認是否成年,而要求出示身分證,但上面的姓名、確切生日等非必要資訊也會一併被看光光;另一個例子是辦理手機門號時,將雙證件交由電信公司影印,但許多非必要資訊反而增加了外洩的風險,這些都是實體證件的缺陷。

根據數發部的構想,數位憑證皮夾的特點是「選擇性揭露」,依照申辦的業務,提供必要的資訊給對方就好,而非卡片上所有資料,而且僅限單次有效,確保民眾個資安全,實現數位時代的身分自主權。

莊盈志今天受訪時說,初期介接的證件會以民眾較常使用的為主,目前有在洽談的包含:自然人憑證、工商憑證、健保卡、技術證、駕照等。

至於應用場域,數發部已廣邀有興趣導入的業者,金融業的銀行、保險業者由於業務需要進行KYC(身份確認),已積極表達意願;數發部也計畫和超商業者洽談,因為民眾在超商取貨時,常常要提供證件、手機號碼等個資,在唸出手機號碼時常常擔心被有心人士利用,若能出示數位憑證皮夾,方便又安全。

數位憑證皮夾去年經費1億多元,今年則是幾千萬,莊盈志解釋,開發過程必須從3個面向進行,因此需要一些經費:一是民眾手機端的應用程式(App),二是憑證發放機構(例如自然人憑證來自內政部),需要投入資源協助各機關發放憑證,三是導入的應用場域,數發部也要協助業者開發相關套件,才能確保民眾提供的個資沒有遭到竄改。

這一計劃為期4年,莊盈志說,計畫的目標是希望國內、外都能初步完成應用場景,協助台灣的數位發展跟上國際;今年3月中下旬就會在沙盒環境開始測試,包含憑證發放、手機運作和驗證等,到12月就會推出App測試版,供民眾下載測試。

至於要如何確保數位憑證皮夾的隱私?莊盈志強調,開發過程都符合國際針對資料保護的加密方法,資料只會放在民眾自己的手機內,打開時必須經過當事人的生物辨識驗證。此外,數發部也不斷進行社會溝通,去年已舉辦20多場的活動和各個利害關係者說明,今年也會持續聆聽各界想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