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郭台銘「筆戰」經濟數據 經濟部:應為台灣「比讚」

2023/07/14 22:24

經濟部回應郭台銘經濟數據。(取自經濟部臉書)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於臉書再次PO文表達他對經濟發展的看法。經濟部晚間再度回應,台灣經濟的成果,是包括他在內的業界朋友、全體國人,以及政府政策的付出努力。政府不會對成果自滿,但也不必過度否定。

經濟部指出,有媒體以「筆戰」來形容相關的經濟的討論,但從經濟數據看來,應該是大家為台灣「比讚」。是人民很努力、政府有政策、產業好成果,共同讓台灣被世界肯定。

有關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及順差,是不是過度依賴,經常被討論。經濟部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郭台銘臉書提到,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順差,台灣會成為出口逆差國,但2022年全年,台灣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中,有高達89.9%、約9成的比例是中間財(也就是要再加工或轉賣的產品或勞務),這就代表,台灣對中國大量的順差,背後的市場其實是全世界。

經濟部舉例,以代工iPhone為主的公司,雖然在中國組裝,但最終產品事實上是賣到全世界去。

另外,台灣晶片是世界科技的關鍵基礎,是全世界都需要台灣的晶片,且反映在對中出口的數據上,積體電路佔比由2016年的38.4%,增加到2022年的57.4%。

當全球都需要台灣的強勢商品時,就不再是單一的依賴,而是全世界供應鏈的緊密連結相互依存。

至於為什麼要與2016年相比?經濟部也解釋,經濟結構的翻轉,需要較長時間觀察。若從2008年到2016年,台灣的出口成長從2556.2億美元變成2791.7億美元,成長了9%;而2016年到2022年,則是從2791.7億美元,成長到4794.4億美元,則是高達71%的成長。兩相比較,就可以發現近年來,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相較過去確實是成長更快。

經濟部呼籲,「討論經濟、放下政治」,相信郭台銘對於數字一定也有很多解讀,經濟部會持續努力,協助產業在經濟成長期快速衝刺,在經濟重整期調整體質,也讓台灣經濟成果,能夠給國人共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