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離岸風電融資挑戰尋新解 聚焦「綠色金融資產證券化」

2022/10/28 20:20

天豐新能源今(28日)舉辦「離岸風電融資創新研討會」。(記者廖家寧攝)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Skyborn Renewables天豐新能源今(28日)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台北富邦銀行及自由時報,共同舉辦「離岸風電融資創新研討會」,針對台灣離岸風電第三階段面臨的融資挑戰,邀集產官學各界先進探討多元融資方案,並聚焦於「綠色金融資產證券化」議題,盼能導引更多資金投入的可行性,為離岸風電融資難題尋求新解。

天豐新能源董事長王雲怡表示,天豐新能源憑藉在第二階段的開發與融資經驗,不僅看到台灣離岸風電的潛力,同時也意識到第三階段融資的挑戰,今天希望透過產官學交流,為離岸風電找到新的籌資管道,解決第三階段離岸風電開發的瓶頸。

天豐新能源副總經理羅富彥表示,過去幾年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備受外資看好,也是全球投資的熱點,可說是「一枝獨秀」,然而,面對美國聯準會升息、利率上揚,原物料上漲等因素,不利目前新專案投資可行性,此外,各國積極發展能源獨立,全球都在搶船、爭搶承包商量能,台灣不再具有過去優勢的談判地位,加劇專案投資成本及興建時程。因此,台灣如何在全球離岸風電市場中保持領先,持續吸引外商投資、引領國內供應鏈升級,成為關鍵的課題。

羅富彥續指,針對第三階段規劃15GW案場,未來10年預計將有超過2兆元資金需求,大膽判斷CPPA會是成為第三階段專案發電收入來源。

台灣金融研訓院助理研究員林奇澤博士強調,全球淨零轉型下要提高再生能源佔比,「證券化」是導引更多資金投入再生能源的極重要手段。

台灣金融研訓院永續金融召集人陳鴻達說明,目前「綠色證券化」是國際熱門議題,為了解決離岸風電的資金缺口,也可利用離岸風電計畫中每一階段的風險差異,經由再融資的設計,讓不適合高風險的資金,也能在有限的風險下參與能源轉型。

他進一步說明,前期開發與建置階段投資風險最高,這時若無信用增強機制,較不適合壽險資金投資,建議仍以銀行放貸方式進行。

而風場在營運階段,有穩定發電收入後,其風險便大幅下降,此時可導引民間資金投入,建立基礎建設債權的次級市場,讓有需求的機構投資者可進場接手放貸資產,原放貸銀行則能回收資金後尋找下一個投資計劃,不僅讓資金做最有效率的運用,更能推動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提升,達到淨零轉型的目標。

至於在台灣實施資產證券化的可行性,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宋天祥指出,在台灣現行法規架構下,已有現成機制容許開發商或銀行將其應收帳款債權或貸款債權,透過「資產證券化」方式作為其中一項籌資工具。

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也指出,若能透過「資產與不動產證券化」的方式,將投資人的資金導向國內的綠色資產,不僅能減少投資海外專案的匯率波動風險成本,更可為投資人提供有意義、對環境友善的投資項目。

台北富邦銀行執行副總經理莊慧玫表示,除了透過資產證券化吸引投資外,其他如發行綠色債券、綠色貸款及專案債券等方式,皆有助於讓再生能源專案籌資管道更多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