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侵害人權和民主 歐企促政府對中採強硬態度

2021/04/28 16:12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已成為歐洲最大貿易夥伴,但中國在新疆和香港侵犯人權和民主的作為,使越來越多歐洲企業意識到,與中國貿易是把雙刃劍,促使他們重新評估與中國的關係,並敦促政府在人權和不公平競爭方面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態度。(路透)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自疫情爆發以來,歐洲對中國的出口呈現雙位數成長,如今中國已成為歐洲最大貿易夥伴,但中國在新疆和香港侵犯人權和民主的作為,使越來越多歐洲企業意識到,與中國貿易是把雙刃劍,促使他們重新評估與中國的關係,並敦促政府在人權和不公平競爭方面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態度。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已成為歐洲最大貿易夥伴,去年中國約25%的商品輸往歐洲,歐洲10%的商品則出口至中國,過去10年雙邊貿易成長67%,相較之下,歐洲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成長僅成長19%。

 因此,中國從疫情的快速反彈,已協助歐洲緩衝了沉重的經濟打擊。週五(30日)將公布的數據料將顯示,歐元區第1季GDP將出現雙位數下滑,主要因為多國重啟封鎖措施。而與中國的貿易持續成長,可能是歐元區一連串負面消息中的唯一亮點。

 但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執行董事、香港德國商會主席尼德馬克(Wolfgang Niedermark) 警告:「當我們在人權等議題上與中國意見不一致時,就該把中國當作1個競爭者,而不僅是合作夥伴。」

 中國拘留新疆地區的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和其他穆斯林,以及打壓香港的民主,已促使美國、英國、歐盟和加拿大對中國部分官員和企業進行制裁,引發中國展開報復行動,部分歐洲企業因顧慮中國市場,不願與中國切割而引發爭議。

 尼德馬克表示,北京當局在維護自身利益上變得越來越大膽,意味了中國的口氣已有所不同,所以歐洲也必須採取不同策略,「我們不該接受中國繼續把自己當作新興市場,因此可以說它尚未做好遵守遊戲規則的準備」。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歐盟正加強對中國的強硬立場。歐盟執委會下週將公布新法案,將制裁外國政府扭曲市場的補貼行為,顯然是鎖定中國對國有企業的補貼。

 BDI已施壓歐盟和德國政府運用政府採購和投資審查,作為促使中國經濟開放更公平競爭的手段。尼德馬克說:「這聽起來像是保護主義,我們不喜歡保護主義,因為我們總是試圖保持開放,但如果沒有人跟隨我們的腳步,我們就得拿出辦法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