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工研院花17天 打造出「MIT」首台醫療級呼吸器原型機

2020/05/08 12:28

工研院花17天,打造出「MIT」首台醫療級呼吸器原型機(工研院提供)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全球大爆發,醫療級呼吸器供不應求,缺口達2百多萬台,臺灣急重症使用的呼吸器向來仰賴進口,工研院在經濟部的支持下,整合7大跨領域人才,攜手產業界,花17天找出逾5百個關鍵零組件,打造出國內「MIT」第1台醫療級呼吸器原型機。

工研院今天舉行線上記者會,針對「MIT」第1台呼吸器原型機進行相關說明。預計今年10月底完成10台呼吸器原型機試量產機,相關廠商加入技轉與生產後,2021年6月將達到量產100台呼吸器目標,協助臺灣產業建立自化主供應鏈,爭取邁向全球高階醫材的商機。

工研院表示,工研院打造出國內「MIT」第1台呼吸器原型機,要感謝美國呼吸器大廠美敦(Medtronic)無償釋出PB560機型呼吸器的基礎設計軟體,工研院整合機構、電控、韌體、軟體、資訊系統整合等7大領域所組成團隊,工程師約30多位參與,在過去累積快速試量產經驗下,不眠不休花17天,完成製作原型機。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指出,完成製作原型機有3大關鍵,第1個關鍵是軟體,團隊成功解譯美敦力原型機的軟體程式功能。第2關鍵是尋找備足所有系統組件,甚至以3D列印方式自製。第3個關鍵是系統驗證,將呼吸器的關鍵零組件國產化,通過軟硬體測試與確效驗證。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完成製作原型機有4大意義,1為超前部署防疫物資;2為提升臺灣產業爭取布局高階醫材市場的機會;3是建立臺灣呼吸器校正及驗證能力;4為展現「Taiwan Helps」精神。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也指出,疫情爆發以來,經濟部在防疫部屬上已做好3階段的準備,第1階段是備齊防護裝置,為醫護人員的健康做好全面防護;第2階段則是建立檢測病毒能量,防止疫情擴散。

他說,現在進入防疫整備的第3階段,強化醫療照護的能量,面對全球確診病例持續攀升,呼吸器數量供不應求,透過建置首台呼吸器原型機,發展臺灣高階醫療器材的自製能力,從這次全球呼吸器的需求中,也等同找到臺灣布局高階醫材的契機,可藉此機會將國內上中下游的關鍵零組件廠商進行整合,串聯優勢與能量,共同為高階醫材的整體輸出布局做努力,如此一來不僅讓臺灣製造成為全球呼吸器供應鏈的一環,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