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財經週報-投資趨勢〉從「一個人的武林」看台股創高:結構分化催生投資新趨勢

2025/09/08 05:30

投資人應避免過度期待資金寬鬆所帶來的牛市,要找到能夠穿越景氣循環的優質資產。(中央社資料照)

■王紹宇

近期台股加權指數屢創歷史新高,市場投資氣氛熱絡。在這片榮景之下,兩個顯著的結構性訊號正悄然浮現,不僅揭示了當前市場的潛在挑戰,更預示著一個投資新賽局的來臨。

第一個是,基本面與股價走勢的顯著背離。數據顯示,無論是台灣、美國乃至全球,企業盈餘(EPS)的成長動能開始紛紛出現回落趨勢,但股市卻反其道而行,不斷向上突破。此現象反映了當前市場的評價體系,已由基本面驅動,轉向由流動性預期與未來題材所主導。

第二則是市場廣度(Market Breadth)的極端收斂。儘管加權指數在少數權值龍頭股的帶領下持續攀升,但整體市場中,股價能站穩在200日長期均線之上的公司比例,卻處於歷史相對低檔(前次低檔水準市出現在2020以及2022年,約莫20%左右,目前水準大致為25~30%)。這意味著漲勢高度集中,形成「指數強、個股弱」的分化格局,多數企業並未分享到指數創高的果實。

這場由少數企業獨舞的「一個人的武林」,核心驅動力來自兩個層面:一是市場對聯準會(Fed)降息的強烈預期;二是人工智慧(AI)產業所帶來的結構性增長。然而,這兩大支柱的穩固性,值得我們更深入地進行評估。

就貨幣政策而言,市場對降息的樂觀情緒可能需要更審慎的評估。最新的美國經濟數據顯示,第二季GDP年化季增率上修至3.3%,企業投資回溫,消費支出亦保持韌性。在經濟仍展現軟著陸格局、勞動市場緩步轉為溫和、通膨壓力亦尚未完全解除的情況下,聯準會大幅降息的空間與急迫性恐怕有限。投資人應多加警惕,避免過度期待資金寬鬆所帶來的全面性牛市,反而增加預期未兌現時,所面臨評價修正的風險。

其次,必須正視產業結構的巨大分歧。AI產業的成長動能確實卓越,從數據來看,台灣7月份的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額,已從過去約190億美元的平台,一舉躍升至240億美元,這預示著相關供應鏈的營收動能至少能延續到明年中。同時,觀察台積電(2330)、博通等關鍵企業的庫存週轉天數,仍維持在相對低位,證明這股AI需求並非短期泡沫,而是具有實質支撐的長期趨勢。

AI萬丈光芒 反無凸顯傳產黯淡無光

然而,AI的萬丈光芒,卻也反襯出其他領域的黯淡。放眼全球,從美國趨緩的消費需求,到台灣非電子產業居高不下的庫存,再到中國高度依賴少數「新質生產力」產業支撐的工業增長,都揭示了一個現實:這是一場非對稱的復甦,多數傳統產業仍在景氣的谷底徘徊,全球經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脆弱性。

未來投資決勝點 精準佈局優質企業

當市場的漲勢高度集中在單一引擎,一個「選股不選市」的時代已經來臨,過去那種依賴指數型產品就能輕鬆獲利的策略,在當前極端分化的市場中,將面臨嚴峻挑戰。未來的投資決勝點,不再是判斷大盤漲跌,而是精準佈局具備長期競爭力與實質成長動能的優質企業。

未來在管理投資組合時的核心理念。在一個分化的市場中,單純依循市值大小進行配置的傳統策略,無可避免地會過度曝險於少數幾家巨型企業,同時,僅考量市值因素更難以挑選出基本面優質或是產業趨勢上的績優股。因此,我們透過多因子選股模型,維持一定龍頭股權重,更致力於發掘那些被市場暫時忽略、但基本面扎實、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隱形冠軍」。

台股創高的榮景值得肯定,但我們更應看清其背後的結構性轉變。這不是一個可以盲目任意投資的時代,而是一個考驗專業、眼光與耐心的「個股殊死戰」。投資人除了需要堅定指數化投資的信心,更要想方設法深入產業細節,利用不同標的、產品的特性,在分化的浪潮中,找到真正能夠穿越景氣循環的優質資產。

(作者為富蘭克林華美臺灣Smart ETF基金經理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