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北京宣布對稀土礦物及其製造的專用磁鐵出口實施新限制後,全球汽車產業發出警告,表示稀土短缺可能導致工廠倒閉。《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在英媒金融日報撰文指出,中國將稀土武器化,已經成為新型態貿易戰,北京的新策略同時可以有效壓迫弱小鄰國和美歐等較大的經濟體。
今年春季,中國巧妙地部署稀土制裁,是迫使美國撤銷對中國關稅上調的關鍵因素。這代表著中國經濟治國方略的新策略,證明其制裁政策不僅能夠對弱小的鄰國施壓,也能夠對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施壓。
近年來,中國雖頻繁使用經濟制裁,但許多措施都缺乏力度,且收效甚微。但針對稀土材料和磁鐵出口的新管控效果則有所不同。短短幾週內,北京就威脅要關閉汽車產業的關鍵工廠,汽車產業是大多數已開發經濟體最大的製造業部門。北京的策略迫使美國川普總統在關稅貿易戰上某一程度上的屈服。
白宮自認為已在關稅升級問題上佔據主導地位。理論上,高昂的關稅將導致中國付出高昂的成本,除談判別無選擇。但事實上,中國領導人可以承擔關稅的政治成本,但華府卻無法忽視稀土材料的損失,以及稀土斷供對汽車公司的影響。
為什麼這些制裁措施比以往的措施更有效?部分原因是北京一直在改進方法,建立法律體系以削減戰略出口,並加深了解到貿易夥伴的「痛點」。中國甚至將這種制裁措施延伸至周邊國家,要求其他國家的公司不得使用中國礦產為美國國防工業生產產品。
事實上,自4月以來,中國稀土礦物和磁鐵的出口不僅對美國下降,對日本和韓國等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也下降。
面對原料短缺,印度汽車製造商紛紛減產。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6月的七國集團會議上帶來一塊稀土磁鐵,呼籲增加中國以外的稀土生產。歐盟將稀土出口列為對華外交的優先事項。
中國稀土武器化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西方政府和企業準備不足,即使是連一種稀土元素都叫不出名字的外行人,也都知道中國主導稀土生產。然而,自2011年中國首次削減對日本的稀土出口以來的15年裡,西方一直都未能找到新的供應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